霄云煤礦:新常態下的寶貴自覺
——記礦車維修新變革
從容應對暫時低迷,深刻挖掘內部潛力,積極醞釀可持續能力,提振精神干好當前,這應是霄云煤礦在生產發展中的新常態。在這一新常態中,涌現出了致力于在改革中增效益,降能耗,提信心,敢擔當風采的一大批革新小組和項目,其中就包括運輸工區的礦車維修小組。
礦車維修一直是礦上不起眼卻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近期,一項新的技術革新讓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分隊展露了頭角。
礦車主要分為箱體和底架兩大部分,過去礦車維修的主要工作只是對箱體進行矯正修補,直至箱體損壞銹蝕嚴重到無法修復的程度,符合報廢條件,而此時底架往往還完好。于是便把報廢礦車送入煤機廠,煤機廠在完好的底架上換上新的箱體后,經過簡單的加工,一輛新礦車便成型了。
那么問題來了,這種礦車是用新的箱體配上原來二次利用的底架,而礦區所處的環境水堿較大,時間久了,底架會因水的侵蝕而老化生銹,導致斷裂,便成了真正報廢的礦車,這種礦車將以廢鐵價格出售。但是,這樣的礦車箱體卻是完好的。
細心的礦領導在視察過程中發現好的箱體只能以廢鐵價格出售這一事實后,頓覺惋惜。經過領導的一番研討,一個礦車維修的改革方案逐漸形成。那就是,用“拼接法”,把壞了箱體的礦車留下底架,配上壞了底架的箱體,各取所用,豈不又合成了一輛嶄新的礦車?
當然,每一次變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之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一切都要一點一點摸索,在這個先化整為零又化零為整的過程中,礦車維修班的同志們面臨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因經驗不足且人員緊張,事情起初進展的并不順利,從哪下手,如何開始,都是問題。萬事開頭難,工區領導對此非常重視,為了解除礦車班顧慮,領導臨時調動了電工班韓應新師傅幫忙指導,韓師傅從事煤礦工作多年,在工區一直是吃苦耐勞且虛心能干的楷模,加之其高標準,嚴要求的工作作風,更是為同事們所敬重,他的加入,礦車班的年輕小伙兒們底氣也足了,干勁兒也上來了。
分離舊礦車重組新礦車,最主要的技術是切割和焊接,這兩項任務聽起來簡單實則困難重重,礦車都是老舊礦車,都經過了不同程度的修補,有的打了“補丁”,有的出現銹蝕,這都導致了礦車表面凹凸不平,在切割過程中很容易“傷筋動骨”,一旦切割不好還要重新修補,這又加大了工作難度。初期由于工作不熟練且人手不夠,甚至把生產班的同志搬來當救兵,這充分體現了運輸工區“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集體協作精神。
在最初的摸索階段,礦車維修班的同事們甚至連休息時間都沒有,一整天顧不上喝一口熱水,但當工作了一天看到了一輛新礦車后,所有的精疲力盡都在驕傲和感動中化為烏有。
這項舊礦車重組的改革的成功帶來的最直接利益就是省掉了煤機廠這一環節,按每輛礦車3000元,后續還有至少25輛礦車可重組的保守估計,這一方案的實施將為霄云煤礦節約資金至少75000元,極大減少了在礦車維修這一塊的費用,以實際行動響應了節支降耗的號召。
面對經濟形勢的新常態和霄云煤礦的新常態,怨天尤人畏難發愁不可取,消極等待只會更加被動。只有勇于直視且使其成為轉型升級和練內功的機遇,方可實現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果實與喜悅。礦車維修班的努力和付出給廣大職工的啟示是深刻的,而在工作中獲得的快樂和洋洋得意也是有前提的。
(霄云煤礦 劉晉杉)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