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教授曾經寄語學子:“這個社會不憐憫可憐人,不要把自己未來的事業,寄托于別人的幫助之上,要主動作為,做幫助別人的人,不要因為我年輕,你們應該幫助我,我涉世不深,你們應該幫助我,我工作不好,責任在別人,如果這樣想,那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巨嬰。”
曾幾何時,我一度有過上述的想法,當年在落陵煤礦參加工作,在師傅雄鷹呵護雛鷹般的關照下,經過6個月的學徒期,終于“單飛”,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己開始獨立作業,在那個靠體力和技巧吃飯的時代,再加上采面低矮,條件艱苦,攉上溜子的每一锨煤都伴隨著豆大的汗珠,最重要的是沒有了師傅的“呵護”,別人很快就完成了6節或者8節溜槽的工作任務,而我卻在那里恨天怨地、滿腹牢騷,理所當然地認為我是新工人、我年輕、我沒有工作經驗,你們應該幫助我。
就這樣心安理得地過了一個月,當我還沉浸在別人對我的幫助理所當然的時候,月末領到工資單的那一刻,我徹底傻眼了,與別人的心花怒放相比,我就像霜打的茄子,心理落差很大。心想辛辛苦苦一個月,到手卻“三位數”的工資。心里的各種憤憤不平油然而生,同樣下井、熬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工作環境,工資比別人少了一大截,個人價值完全沒有體現出來,一直要強的我頓時倍感自責和屈辱,眼角甚至掛上了淚珠。
雖然感到委屈和“不公”,但我并沒有氣餒、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不斷地反思自己,反復揣摩。為什么別人比我領得多,干的比我快,后來我發現,那是因為別人創造的價值比我高,他們有經驗,有技術,當我在那里不斷地抱怨、做無用功的時候,別人早已創好條件,開始掄起大掀,揮汗如雨了。荀子說:“人積耨耕而為農夫,積斫削而為工匠。”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為農夫,長期使用斧頭等工具的人為工匠。自古以來,任何一個從事工藝勞動的工匠,都是以其畢生精力獻身于這一工藝領域的。時間久了,每個人都在各自的領域有了很深的造詣。不然哪里有后來采煤工藝的改善,掘進進尺的突飛猛進。這都和工友們的學習鉆研、創新是分不開的。這正是他們的價值體現,人只有有了本領,才能創造價值。我不禁捫心自問,他們可以,我為什么不能呢?我暗自立下誓言,我要改變自己!
一切勞動者,只要肯學肯干肯鉆研,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就能立足崗位成長成才,就都能在勞動中發現廣闊的天地,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感受快樂。接下來的日子里,在工作面上我不再抱怨,不再做長不大的“巨嬰”,手掌被鐵锨磨出了血泡,我不覺得苦;膝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我不再叫累。我慢慢地成長,慢慢地進步,后來我也成了師傅,帶了徒弟……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閑暇時,我主動學習,取得了成人高考大專學歷,考取了高級工、二級技師、一級技師、注冊安全工程師等資格證書,業務技能水平不斷提升。二十多年來,我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勇挑最重擔子、敢啃最難啃的骨頭。多次被集團、礦授予先進、標兵、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在自己出滿勤、干滿點的基礎上,工資收入不斷增長。更是得益于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從三險一金到五險一金再到七險兩金,福利越來越多,保障越來越全,生活的優越感,幸福感無以言表!
集團公司的發展正如我們每一個個體一樣,只有不斷地努力和發展,才能從弱變強,才能走向成功。借著黨的二十大的春風,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集團公司審時度勢,提出了打造千億集團的宏偉目標。濟寧能源人跳出了井筒思維、裝卸思維,思想和眼光不斷地與時俱進,“一體兩翼、雙輪驅動+園區經濟”戰略,加快打造國內一流綜合能源集團和大宗物資供應鏈集成服務商。新能源制造基地、一座座百億級工業園區拔地而起;億噸港口、鐵水聯運、在運河沿岸煥發著勃勃生機,通江達海不再是夢;智能創新引領煤電產業提檔升級,建成智能化、信息化、標準化綠色礦山9家……濟寧能源正在書寫一個個的奇跡,正在刷新一個個的紀錄。濟寧能源這種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的精神也正在激勵著每一名干部職工。激勵著每一名職工愛崗敬業、奮發進取、不斷創新,真正做到打鐵自身硬。嗚~汽笛已經鳴響,千億級集團的巨輪承載著濟寧能源人的夢想已經啟航。
文丨秦偉利(陽城煤電)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