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與同事閑聊時,才發現從事煤礦行業已經12年了,“我這個煤二代,也將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煤礦行業……而我的父親,叔叔,他們曾經也是一名煤礦職工,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礦井,以煤為生,守護著幸福的家,歲月回眸,感慨萬千……
父親與落陵煤礦
在兒時的記憶里,父親的身影是高大偉岸的,肩背是寬厚結實的,是我可以爬上爬下,嬉笑玩鬧看世界的瞭望臺。父親兄弟姐妹六個,他是家里老二,在那個經濟貧窮落后的年代,父親早早輟學,扛起了生活的重擔。1977年,父親進入落陵煤礦成為一名煤礦工人。在那個年代,家里有當工人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父親很珍惜這份工作,他用大半輩子詮釋了他的執著與堅韌。他將青春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落陵煤礦。后來,聽父親講過,落陵煤礦建礦初期,采煤工作面條件極其艱苦,從乘坐罐籠下井到升井下班需要十幾個小時,尤其是冬天上白班,更是連太陽都見不到。他們是爬著進入工作面,跪著扒出窩子,蹲著支護架子,坐著攉煤……他用的這幾個動詞,至今我還是無法想象那個畫面。我知道他輕描淡寫的解釋的采煤過程,放到那個工作環境中是極其危險的,是我們這代人想象不到的艱難。這也是后來我才明白母親為什么總在父親工作服褲子膝蓋處加厚棉花了。
父親工作的地方離家有二十多里地,由于三班倒的原因,早出晚歸,我一個月見不到他幾次,只是依稀記得他騎著一輛“大金鹿”牌的自行車,車把上掛著一個“豪華的”公文包,風吹雨淋,后來變得破敗不堪,拉鏈已經壞掉,母親縫過的線條是那么刺眼,輕輕用手一搓,皮屑就嘩嘩的往下掉。直到退休,父親也沒有換掉它,它是父親30多年奔波勞碌的見證者,也是我的百寶箱。特別是過年,父親總會馱回來一堆稀罕玩意兒,蘋果橘子獼猴桃,帶魚還有好看又香噴噴的面食花樣,引來街坊鄰居們的陣陣羨慕。
我的父親沒有散文詩,沒有日記本,沒有多余的話,他有的是一輛自行車,一個公文包,一雙布滿老繭的手,一個夢…他很平凡,他給不了我什么,卻又什么都給了我。他們用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為我們打下堅固的基石,他們是創造者,見證者。如今落陵煤礦已不復存在,但是落陵精神卻如同血液一樣流淌在每一個濟礦人的血脈中。
我與霄云煤礦
“我的父親和叔叔們都是在煤礦工作的,沒有煤礦,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家,因此我愛這個行業,愛這片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想繼續投身到煤炭事業當中”,這是我高考結束那年我的老師問我為什么選擇上煤礦而沒有上大學的回答。
2012年5月,懷揣著夢想來到了霄云煤礦這片土地,經歷了霄云煤礦的初期建設,看著霄云煤礦一點一點發展壯大。“寶劍鋒從磨礪出,苦盡甘來總是春”,2023年,通過企業的培養和個人努力,我從車間工人走向了薪酬管理員崗位,回望過去,身為濟礦人,自豪無以言表。十年成長,十年跨越,在集團公司正確領導下,霄云煤礦堅持煤礦現代化智慧化標準,按照煤層賦存條件,系統研究制定采區設計和生產工藝優化工作方案,合理選型配套采掘裝備,根據生產作業計劃制定工作面配采方案和源頭提質措施,保障原煤產出質量。通過精耕細作,提升原煤產量,實現好煤種產好煤。從將“肥煤特色”化為生存,把“華東稀缺煤種品牌”化為發展,為企業經營創效添足“新動力”。為做到原煤在洗選流程中“吃干榨凈”,獲得利益最大化。扎實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通過制度、標準、流程建設,持續完善基層管理體系。用降本增效,科技創新組合拳,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用實實在在的成績為集團公司的發展交出自己的答卷。
年齡在增長,一切都在變好,成長進步,也許是緣分,也許是命中注定,從個人到團隊,生命中多了一群充滿親和力的同事,如老友般,熟悉而又自然,和同事們一起培訓、吃飯、工作,一切充實而簡單。曾經因為整理資料加班到深夜,也因為寫不出文章而抓耳撓腮,曾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征文競賽,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增長了很多見識。在這里,我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鍛煉,每天都在積累經驗……十余年的職業生涯,在企業領導們的關懷與帶領下,在同事們的幫助與支持下,通過自身的努力與拼搏,與以前的自己比,現在的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與提高,韜光養晦,光而不耀,靜水流深……霄云煤礦給我溫暖和力量,也讓我收獲滿滿,成長迅速,我會心存感恩,用實際行動展現自我價值,貢獻企業,成為一名優秀的濟礦人。
萬家燈火,礦業情深,閑暇時光里,父親總是會在和我聊天中詢問我關于集團公司的時事,聽到集團公司正在打造千億級大型集團,不僅現代化礦井一個接一個拔地而起,港航物流、精密制造、現代服務業等多行業,營收超570億,位列中國能源企業500強……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薪火相傳,代代追夢,創千億集團,樹百年能源,你我都應肩負使命,沉穩專注,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心有信仰,生而有翼,以夢為航,不負韶華,在跨越山河的奔赴中,奮力書寫濟寧能源新的壯美華章。
文丨張艷紅(霄云煤礦)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