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智能化建設,提升礦井智能化水平,近日,金橋煤礦成立智能大運輸專項領導小組,以“武國慶工作室”主要成員為成員的智能大運輸專班,不斷探索新領域、新技術開發應用。
“運輸物料快多了,以前根本沒辦法跟現在比。”剛剛從準備工區抽調到大運輸隊伍的職工劉金泉說。據了解,原來成立大運輸隊伍之前,都是由各區隊工作人員在換裝站進行裝封車。為完成各自運輸任務,各單位都想第一時間運輸自己單位的物料。倒車頻繁,勞動強度大,單位之前溝通時間長,運行效率低。
為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加快智能化大運輸建設步伐,多個部門統籌協作,通過開展“頭腦風暴”,解決“一站式”智能大運輸遇到的難點、堵點、卡點。完成了PC端可視化一張圖、手機APP一張圖等功能,實現了工作流程“四化”。
領料無紙化。線上領料審批流程與集團物資信息數據共享,通過信息數據設定審批流程,實現領料單無紙化審批,提高領料環節工作效率,降低職工勞動強度。
數據可視化。以地理信息系統、位圖等多種圖形顯示方式,根據圖形化的信息可以很直觀地展現礦井通道分布,車輛位置及運行狀態、當前各區域車輛分布、任務信息等。車輛空車或壓車超過設定時間,動態圖采用不同的圖標信息模擬顯示,并發出聲光報警,同時信息欄跳出語音和文字雙重提示。
指揮透明化。通過利用井下UWB人員精確定位系統,建立煤礦井下智能運輸調度指揮管理。對全礦井電機車、單軌吊機車、礦車、平板車、集裝箱的自動跟蹤、統一調度、透明指揮,降低安全風險、提高運輸效率。
運輸“一站”化。整合全礦井下料班人員,形成以運輸工區為班底的智能大運輸隊伍。通過APP線上申請,線上智能派單,將各單位需求的生產物資由地面送到井下各采掘迎頭,實現“一站式”智能大運輸模式。
“一站式”智能大運輸場景應用,具有高效率、高效益、高協作、多式聯運的優點,更好地實現了“點到點一站式”智能物流運輸場景。后期將通過“5G+”應用場景開發,實現單軌吊機車的無人駕駛、電機車無人駕駛、智能無人充電系統等一系列應用場景。
文丨劉雨 張斌 圖丨張富民(金橋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