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運河煤礦洗煤廠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執勤,正式開啟“無人巡查+遠程監控”智能巡檢新征程。“洗煤廠原煤入倉皮帶全長125米,坡度18°,自從用了這個導軌移動式巡檢機器人,我們通過電腦操控界面就可以準確掌握皮帶機沿線各區域溫度變化、皮帶運行是否跑偏、托輥是否完好及現場煙霧等相關數據,再也不用人員頻繁穿梭于狹窄濕滑的走廊間‘目測’巡查,提質增效效果顯著。”該礦洗煤廠負責人邵峰介紹。
這只是運河煤礦推進智能化礦山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運河煤礦從未因為是濟寧能源最老的生產礦井而停止裝備升級改造,他們堅持“寧愿百萬上設備,不愿十萬增一人”的思想,通過加大“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力度、提升礦井裝備水平、優化采掘工藝、加強安全管理等措施推進智能化礦山建設,實現礦井提質增效。
設備重裝 智能采掘不斷升級
隨著啟動鍵的按下,運河煤礦綜采一區職工在離工作面近百米的井下綜采集控中心一鍵啟動設備,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整套綜采機組順利啟動。在地面生產調度指揮中心電子屏畫面可以清晰看到,井下工作面的采煤設備自動運轉,割煤、移架、推溜、輸送,一切井然有序,作業場景盡收眼底。
智能化掘進是智能化煤礦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河煤礦以設備升級促掘進提效。“錨桿鉆車、大功率掘進機、自移機尾等先進設備的投入使用,大幅提高了掘進效率。”該礦副礦長周法樂說,智能全巖掘進機上崗服役,較之前使用的掘進機提效近30%。該礦引進的遙控帶式輸送機自移機尾,在掘進提效中發揮巨大作用。“自移機尾在拉移過程中可進行遠距離遙控操作,降低了發生機械傷害的風險,同時減少了職工的體力勞動。原來機尾拉移需要至少3個人約5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最多2人1.5個小時即可完成該項工作,操作熟練后可實現1人1個小時即可完成,提升工效近5倍。”該礦掘進工區區長楊毅介紹。
更新換代 智能運輸安全高效
該礦推進“換裝備提效率、變工藝提效率、轉思想提效率”的“三提”工作方式,對運人、運物、運煤的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實現運輸安全高效。“井下在用的三部架空乘人裝置全部接入運河煤礦智能化礦山綜合管控平臺,實現了地面對井下架空乘人裝置的遠程監視控制,全部實現無人值守。”機電技術科朱澤建介紹,該系統與人員定位系統相結合,可實現乘坐人員的精準定位。
單軌吊運輸在工作面安裝過程中發揮大作用,一整組液壓支架緩緩起吊、平穩前行,40分鐘到達預定地點,下放、調整、升起,工藝流程一氣呵成,施工效率陡然翻升。“使用單軌吊運輸整組液壓支架,之前8人難以完成的工作量,現在2人就可輕松完成,運輸效率提升不止四倍。”準備工區區長王仰德說,無極繩絞車安裝電子眼代替人工跟車巡查,更是安全又高效;永磁電動滾筒的投入使用,讓皮帶運輸高效又節能。
提檔升級 智能洗選閃亮登場
走進運河煤礦洗煤廠,一盞盞高亮度“LED”燈照亮整個車間、一臺臺升級改造過的設備錯落有致、一處處作業環境整潔明亮。該廠通過“智能化改造+‘四新’應用”,實現從“自動”到“智能”的全面升級提速,加速邁進智能化洗選時代。
洗煤廠原有散亂的設備統一納入集控管理,使集控系統功能更全、覆蓋面更廣,可以對生產進行統一規劃,協同處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生產過程中,集控人員只需輕點鼠標,便能收獲作業現場的實時圖像,為洗選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我們圍繞智能巡檢、智能選矸、組織優化等進行立項,通過打造智能化、可視化、高效化的洗煤廠影響力品牌,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洗煤廠負責人邵峰說,集控調節原煤入洗量項目,實現了“秒”級精準調節原煤入洗量;撬裝一體機取代了旋流器組、煤泥弧形篩、煤泥離心機三臺設備,該新型裝備的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粗煤泥高效分選效率,節省各類設備材料消耗,預計每年可節省成本60余萬元;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后,能夠代替人員現場巡查,實時采集、存儲、傳輸入倉皮帶輸送機的圖像、聲音及溫度等數據,為洗煤廠安全、穩定運行筑起一道高科技“智能防線”。
近年來,運河煤礦不斷加大科技賦能,穩步推進智能化礦山建設。“2023年上半年共歸集研發項目11項,歸集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3.3%;完成4項成果鑒定,創新成果獲獎3項,發明專利2項。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加快設備升級,聚焦科技賦能,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推進智能化洗煤廠、信息化管理平臺、科技人才培養、重點領域科技攻關等方面建設,以科技創新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該礦黨委書記、礦長王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