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潘興喜,現為陽城煤礦綜采工區跟班副區長。2000年轉業到落陵煤礦,成為一名采煤工,很快提為班長。他對自己標準高、要求嚴、肯吃苦,他為人實在、技術過硬、組織得力、工作到位。2006年他調到陽城煤礦以來,他所帶領的班多次刷新集團公司單班生產原煤紀錄,多次創下單班采煤5千噸以上,日產原煤過萬噸的紀錄。他始終把班內工友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帶的班也從未發生過破皮輕傷事故。在“三無”班組建成率、文明班組建成率、班組安全評估A級品率、材料降耗等方面,一直名列前茅,連續3年被評為集團公司和礦先進班組。他本人多次被礦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多次被授予陽城煤礦、集團公司、汶上縣、山東省勞動模范,201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十年磨一劍
2000年,盡管戀戀不舍,時年27歲的潘興喜在從軍10年后還是脫下了那身綠軍裝,轉業到落陵煤礦穿上了藍礦服。
2010年,37歲的潘興喜在脫下綠軍裝10年后,披上了鮮紅的全國勞動模范綬帶,作為全國近2萬家煤礦的代表,受到了國家、省、市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作為集團公司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全國勞模,董事長虢洪增親自到機場迎接。
人生中兩個最輝煌的十年,綠軍裝、藍礦服、紅綬帶,潘興喜同志作了個兩個華麗的轉身。自古在榮譽和鮮花的背后,必是鋪滿荊棘、灑滿汗水的艱辛之路。作為復轉軍人和煤炭戰線上的杰出代表,他把軍人百折不撓、英勇善戰的品質與濟能發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作風融為一體,他讓軍歌在千尺井下更加嘹亮……
決不丟軍人的臉
2000年,亞洲金融危機對煤炭行業的影響還仍在持續,煤礦普遍經濟效益不好,已有30年開采歷史的落陵煤礦,資源將近枯竭,廠房設備破舊,給雄心滿懷,下決心埋頭干出事業的潘興喜迎頭澆了一盆冷水。井下低矮的巷道,火藥味彌漫的空氣,臟、累、險的環境,和他一起入礦的一些同事看到這樣的工作環境都打起了退堂鼓,有的干脆離開了煤礦。從軍10余年,對工作的美好憧憬與現實之間的反差讓他成了泄了氣的“皮球”,一度萌生了離開煤礦的念頭。老班長看出了他的心事,把他請到家中,邊拉家常邊喝酒。現在想起來,那是一次改變老潘命運的談心,10年過去了,老班長的那些話依然如在耳邊:我這輩子想當兵沒驗上,有機會招工進了礦當了工人,可我最佩服的還是當兵的人,他們就像俺們煤礦工人一樣肯下力、能吃苦、重情義,讓人敬重;就拿落陵來說吧,別看咱礦小,可憑著咱這份苦干實干的勁頭,一樣建起了運河大煤礦……
老班長也許是無心之言,卻醍醐灌頂,讓小潘茅塞頓開,10年軍旅生涯鑄就了“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堅毅性格,怎能輕言放棄,自己不僅是煤礦工人,更是一個受軍隊培養多年的戰士,別人能行自己為什么不行?不僅要干下去,還要干出明堂來,決不丟軍人的臉,他暗暗下定了決心。
干工作得先學好本領
現代煤礦開采機械化及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沒有技術,只憑一腔熱情和一股子蠻勁就不能當好一個稱職的煤礦工人。把技術學精,把基本功練扎實,把工作做到位是做一個優秀的煤礦工人必備條件。既然扎根煤海,那就要學、要學會、學精本領,要把工作干到位。上班的時候他向工區的技術人員和老師傅請教,在現場摸索;下了班就借來圖紙和各種書籍來研究、琢磨操作要領,利用別人喝酒、打撲克玩耍的時間,鉆研施工工藝、機械知識。肯學、能干的他很快成了行家里手,成為工區里的技術骨干,當年就被提拔為班長。現在的老潘,綜采技術“十八般武藝”他樣樣俱全,手里握有3個特殊工種崗位證,成了遠近有名的技術大拿。
作為生產一線的指揮員,他喜歡動腦子進行技術創新。2006年調入陽城礦后,他發現采煤機牽引變壓器保險接線的銅質壓線鼻,在煤機劇烈振動時容易震斷,既不安全,頻繁更換也影響生產。于是將銅質線鼻改造為導線鼻,這小小的一變,每月可多開機十個小時,相當于多增加了一天的產量。
“四心”治班
愛心、公心、鐵心和恒心是老潘治班帶班的四大法寶。
愛心待工友。老潘始終認為,為人要厚道,對人要真誠友愛,是做人的標準。老潘班里有一位工友,屬于人見人煩的“問題青年”,剛到工區時,自視家庭條件好,工作拈輕怕重,出工不出力,計件工資自然不高。連續幾個月下來,認為老潘分配不公,放出話來說要找人教訓他。有的同志勸潘班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算了,多安排一點輕活給他,劃分時多劃一點,犯不上為了工作得罪這種人。老潘當即就拒絕了:“身正不怕影子斜,給他輕活、加分,既會損害班內其它工友的利益,影響到班內團結,損傷工友的積極性,更會助長歪風邪氣,這樣做其實是害了他”。他三番五次找該同志談心,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告訴他:我們都是成年人了,不能老是靠父母養活,只有憑自己的雙手掙來的錢花起來才舒坦,才能在社會上找到立足之地,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工作不能挑肥揀瘦,更不能偷懶,人家能干,咱就能干,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經過苦口婆心的勸導,打動了這位工友的心,工作敬業了、牢騷少了,收入高了,工友贊成的多了。
公心對分配。在工分、工作分配等敏感問題上,老潘向來都是不分遠近親疏,一碗水端平。對消極怠工,出工不出力,不嚴格按規程施工、工作不到位給予處罰;對工作積極主動,操作熟練的適當加分鼓勵。現場管理不講情面,不分人情活、不打人情分。如有一位領導的親戚半夜因身體不適早上了會井,他給劃了半個工,身邊的同事勸他:“領導的親戚,照顧照顧吧。”潘班長說:“當班長就得一碗水端平,干工作就得一視同仁。”每天班前會都把前一天扣分、加分和得分的情況上墻公開,使班務工作公正透明,得到了班內員工的擁護支持。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杯,在陽城煤礦第一次“雙代會”代表選舉時,綜采工區到會38人,潘興喜得了37票,唯一失去的一票是他沒有選自己。“潘興喜能干、會干、帶頭干,做人又實在,真心關心工友,他的班違章罰款最少,工作不計報酬、不討價還價”,時任綜采工區區長張立志一語道破了潘興喜受工友擁護的原因。
鐵心抓質量。質量關系安全,安全決定幸福。教育工友牢固樹立起安全意識,就要從抓好質量入手,把最基本的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證安全,潘興喜班長對安全與質量的關系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他總是結合實踐現身說法,收效明顯。有一次,老潘在巡查時發現一名工友在回撤機尾關門柱子時違章作業,正要進行制止時,突然一大煤塊從頂板上冒落下來,潘班長一把就將他推到了一邊,避免了一起事故。工友嚇呆了,過了一會才緊緊地握著潘班長的手連聲說“謝謝你救了我!” “你施工質量不高,沒有執行‘先支后回’的規定,多懸啊!臨近就有礦井在回撤最后一棵關門柱子時因此造成的死亡事故,釀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劇。這樣的事故絕不能重演,這樣的效率我們絕對不要,井下工作絕對不能憑僥幸,只有按章操作,把工作做到位保證了質量才能保證安全生產。”這位工友深刻地認識到了錯誤,工作起來再也不圖省事、怕麻煩,并經常用這一教訓說服他身邊的工友,成了有名的群眾安監員。
恒心作表率。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兵頭將尾的老潘,對這有更深刻的理解,無論在什么時候,只要有苦累臟的活他總是沖在最前面。2004年,在運河煤礦8303工作面回撤期間,由于工作面涌水量大,現場條件非常艱苦,一些大型設備陷在污泥中無法回撤,一些職工產生了畏難情緒,老潘帶頭跳入齊腰深的泥水中,摸鏈子、掛葫蘆,帶動了其他工友把原來認為無法拆回的前部減速箱等設備全部回撤出來,挽回損失一百多萬元。
一個不稱職的父親
自古以來,忠孝不能兩全,事業與家庭很難兼顧,潘興喜也解不開這對矛盾。
走進潘興喜的家里,房子雖然不大收拾的卻很干凈、整潔。墻上貼滿了上小學五年級女兒“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的獎狀,每當看到這些獎狀,潘興喜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女兒學習好,你這當父親的功不可沒吧?”筆者不禁問道。“才不是呢,爸爸很少回家,根本就沒輔導過我”,旁邊的女兒快言快語地接了一句。“這樣倒好,成天不回家,偶爾回來一次也顧不上給女兒輔導,又是上網查資料,又是看書的,倒是給女兒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潘興喜的愛人嗔愛的說道,“白天倒還好,有時夜里我們直害怕,特別是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更是愁人。”說起不回家,潘興喜歉意地看了愛人一眼,也打開了話匣子:07年1303過斷層期間,我岳父突發哮喘引起心臟病入院,病情嚴重,醫院里下了病危通知書,當時只有妻子一個人在岳父身邊,妻子打電話來問我能不能回家去看一眼,幫她照顧一下。當時,我上中班,點完名正要下井,想到岳父突然生病,妻子肯定很難過,再說身邊也沒有幫手,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可是又想,過斷層已到了關鍵時刻,班里新工人多,不能有絲毫閃失,我此時離去豈能放心。盡管工區領導和工友們一再勸我,我還是毅然對妻子說,再給我8個小時,下班后,我一定回到你身邊。盡管岳父最后轉危為安,盡管得到了妻子的諒解,但在我的心里,總感覺到欠他們很多。
(本報記者 馬召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