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潘興喜,男,1972年2月出生,山東汶上縣人,中專文化程度。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入黨,曾任戰士、班長、代理排長、士官等。2000年1月轉業到濟寧礦業集團落陵煤礦采煤工區工作,采煤工人。2004年調入濟寧礦業集團運河煤礦工作,任綜采工區班長。2006年調入濟寧礦業集團陽城煤礦綜采工區任班長、副區長至今。2006年、2007年兩年間曾5次獲得陽城煤礦、濟礦集團、汶上縣勞動模范稱號;2008年獲得山東省勞動模范稱號,201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他,38歲,結實勻稱的身材,一雙眼睛閃著真誠的光芒。質樸無華的舉止、堅強剛毅的神情、扎實嚴謹的作風……這是全國勞動模范、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陽城煤礦綜采工區副區長潘興喜給人的第一印象。 潘興喜1990年入伍,在部隊曾擔任班長、士官、代理排長;2000年轉業,在煤礦采煤工區當工人,后擔任綜采區班長、副區長。十年的軍旅生涯鑄就他堅韌的性格和品質,幫助他完成了由農村青年向合格軍人的轉變;十年的礦工崗位,又培養了他奉獻、進取的情操和作風,讓他成功實現了由普通礦工向區隊基層管理者的角色跨越。 在與記者的交談中,潘興喜的坦誠和謙和令人敬佩。他說,初從部隊來到地方,躊躇滿志,想干一番事業。可當他遠離外面的世界,下到了700米深處昏暗的巷道里,臟、累、險的環境不由得讓他心生怯意,面對環境和困難他也曾經有過的恐懼和彷徨。是從不言棄的意志和信念,讓他最終選擇了迎難而上,就此展開了他人生精彩的篇章。就這樣,潘興喜全情投入,長年累月在工作面上摸爬滾打,一干就是11個年頭。作為班長和區隊長,他帶領著工友多次刷新集團公司單班生產原煤記錄,曾在一個班次創出了日產原煤5000噸的最高紀錄。 為了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把自己打造成知識型礦工。班上,他虛心向工區的技術人員和老師傅請教,現場摸索。班后,他利用休息時間,自修了采煤專業大學課程。肯學、能干的他很快成了工區的業務骨干和技術尖子。 在工作中,他發現因煤機過斷層時產生的劇烈振動,經常造成采煤機牽引變壓器保險銅質壓線鼻斷裂。于是,他建議把變壓器保險線鼻更換為導線線鼻,既保證了安全,又提高了效率。他注重把學到知識運用到井下生產的實踐中去,經常對施工技術進行改進和創新。他們在處理過斷層冒頂施工中,采用了“井”字型支架升頂的方法,擴大了作業空間,提高了工作質量和進度。 對待區隊班組的管理,潘興喜都是嚴格認真的。一次,他在巡查時發現有工友在回撤機尾關門柱子時沒有執行安全規定,正要制止時,突然煤塊從頂板上落下,潘興喜一把將那位工友推開,避免了事故的發生。事后他告誡大家:“井下工作絕對不能憑僥幸,一定要按規程操作,確保安全。”正是他的嚴細管理,他所帶的班從未發生過安全事故。 平凡而動人故事在潘興喜身上發生的太多、太多,我無法一一講述。相信,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