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最大的市屬國有企業,濟寧能源發展集團近年來跨越發展書寫了一串耀目的數據:原煤產量五年翻了3.3倍,凈資產九年增加50多億,利稅年均增長51.7%,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連年保持市直企業之首,資產利潤率高居全省煤炭企業第一位-------
數據背后,是黨政一班人“建好礦井,必須帶好隊伍,確保企業三個文明同步發展”的信念。幾年來,他們抓思想,提素質,強管理,練隊伍,用思想政治工作豐富多彩的形式,培植風正氣順干事創業的環境,彰顯了思想政治工作虛工實做的魅力。
強化“教育”,確保職工思想“新”
幾年來,集團公司黨委緊跟時代和形勢的發展變化,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創新思路,改進方式方法,確保職工思想教育工作實效。建立了常規性政治學習制度,明確規定周六為集團機關的政治學習時間,并嚴格納入考勤,加強檢查督查,確保時間、人員到位;每年舉辦各種培訓班,定期開辦黨課、廉政教育課,使中基層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常態,并吸收管錢管物管人的“三管”人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參加;創新教育培訓方式,每年都舉辦四次以上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報告會,請專家學者及勞動模范來企業作報告,既烘托了學習的氣氛,又使干部職工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公司機關及所屬企業招聘人員時進行筆試、面試,形成促學、述學、考學的有效機制,使學習變“軟要求”為“硬任務”。
注重典型示范,做到學有榜樣、趕有目標。集團公司黨委善于發現典型、樹立典型、宣傳典型、學習典型,從而推動企業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開展。在廣泛學習宣傳集團公司全國勞動模范潘興喜典型事跡的基礎上,2009年5月邀請全國勞動模范許振超、今年4月邀請全國勞動模范白國周做報告,用典型示范和榜樣引路,使干部職工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人格感召,進一步夯實了集團跨越發展的思想基礎。
把好“方向”,確保發展路子“正”
集團公司黨委站在全局發展的高度,圍繞中心,著眼全局,把好“方向”,果斷提出“四個不出問題”,即:安全生產不出問題,團結協作不出問題,廉潔自律不出問題,發展路子不出問題,認真做好決策前、決策中和決策后的相關工作,有力推動集團公司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
集團公司黨委牽頭建立教育培訓機制,舉辦中高層培訓班,定期舉辦“政工和業務干部培訓班”,使黨務干部熟悉業務成為行家里手,業務干部慣于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辦法推動業務工作。2009年集團公司黨委緊密結合濟能發集團生產經營建設和效率效益提高工作實際,確立13個重點調研課題,成立13個調研組,由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分赴各企業深入調研。收集和梳理黨員、員工意見、建議10大類76條,集體討論形成意見,促成了多項制度的完善,并形成了管理的長效機制。
練硬“內功”,確保全員素質“高”
集團公司黨委堅持把提高職工素質作為集團公司實現新發展的戰略任務,抓基層、打基礎、練硬基本功,全面推進職工素質工程建設,增強了企業的內在活力,使濟能發集團各項工作呈現出了勃勃生機。
注重“四德”教育,提升職業道德素質。今年2月10日,集團公司黨委印發《關于開展愛崗敬業教育、實施“四德工程”進一步推進干部職工道德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在集團干部職工家屬中廣泛開展愛崗敬業教育、實施“四德工程”,進一步推進干部職工道德建設活動,全面提升干部職工得到素質。注重班組建設,夯實基礎管理基礎。集團公司黨委按照“圍繞中心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促進中心工作”的思路,將班組建設作為融入中心工作的突破口,將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關口下移,扎實開展班組建設活動,夯實基層管理的基礎。班組建設活動的蓬勃開展,結出了累累碩果。集團公司各企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所屬企業礦井連續安全生產都在千天以上,鹿洼煤礦已實現安全生產10周年,安全生產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管好“干部”,確保干部隊伍“硬”
集團公司黨委堅持一手抓生產建設發展,一手抓黨的建設和干部管理,不斷創新形式,開展活動,取得了三個文明建設的全面豐收。
在人才選拔上,采取公開競聘的方式,增加人事工作的透明度。今年上半年,對三個崗位進行了公開招聘,全部按程序規范操作。通過這種公開競聘的方式,逐步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人才選拔、任用、考核機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良性機制。同時,根據集團公司發展,有針對性的引進了一批高層次的外向型、資本運作和非煤產業的人才。目前,集團公司近兩萬名職工中10%擁有本科學歷,其中研究生106人。
建樹“文化”,確保軟實力“強”
一是強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邀請清華大學專家對所屬企業的優秀文化進行診斷、整合,總結提練出了濟寧能源集團企業文化體系,印發了集團文化手冊。采取集團內征集和委托外部專業機構創作兩種方式進行企業標識、歌曲征集工作。同時,回顧企業發展歷程,系統總結從落陵煤礦到集團公司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歷史經驗的長篇報告文學《大河記憶》。二是積極倡導和諧理念,創建和諧礦區。根據自身實際,進一步提高了職工的福利待遇。對外派職工實行輪換制度。并與山科大聯系,采取委托培養的方式,解決職工子女崗前本科培訓和結業就業問題。建立了幫扶困難職工長效機制,努力為職工排憂解難。三是推進企業文化的物化效能,各企業投入資金,加強“兩堂一舍”、環境綠化、礦區美化、文化長廊、班組管理規范化建設,使企業形象和職工群眾的精神面貌進一步提升。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