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運河煤礦對放煤工藝進行“提煉回爐”,出臺了《有關9301工作面放煤措施改進實施細則》。該措施重點強調了放煤后的關鍵步驟是在割煤移架前縮短拉后溜的距離,以不放出矸石為準,且不能超前拉后溜。此措施高效地“攔截”了煤炭自然流失“三角帶”現象的發生。
近期,運河煤礦9301工作面已進入全面仰采階段,特別是機尾正面臨著大傾角開采,頂板條件復雜多變,給現場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此外,由于工作面液壓支架受傾斜開采的影響,其尾梁上方滑落的煤極易在重力作用下,流落到后部運輸機后方,自機尾延伸至機頭方向自然形成的一斜向三角體空間內。該三角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為:V=180×0.5×0.6×0.3=
運河煤礦高立群礦長在聽取了現場管理人員的工作匯報,對“回收難題”格外關注,并表示出“迎戰”決心,責令職能科室和施工單位深入現場,考察測算,最短時間內拿出可行方案,最大限度治理煤炭自然流失“三角帶”的現象。
隨即,該礦綜機科、生產科牽頭組織,連同施工單位協同配合,成立了調研督查小組深入到工作面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和數據測算,并提出合理化改進意見,很快拿出了《有關9301工作面放煤措施改進實施細則》。
經過實地執行應用,此放煤工藝的“提煉回爐”既大量減少了輸送機后方煤炭自然流失“三角區”的形成面積,直接改善了資源丟失的現象,成功破解了當前形勢下資源回收難題。在實現了生產現場挖潛增效的同時,也助推運河煤礦精細化管理戰略的一步步有利實施。
(徐秀嬌 滿峰)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