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煤礦運轉工區結合當前形勢需求,努力從自身深挖細掘找降本增效切入點,在繼壓風機房、主井絞車房相繼實現無人值守改造工程后,目標轉向了井下崗位機臺。第一站定在了井下架空乘人裝置,經過歷時半個月的時間,從方案論證、改造材料準備、實施改造、調試、試運行最終成功實現架空乘人裝置無人值守改造工程,為礦井技能改造和降本增效又增添濃重的一筆。
根據架空乘人裝置運行實際現狀,每個班次交接班時間和接班后兩小時內為人員集中乘坐架空乘人裝置的時間,除此外基本無人乘坐,架空乘人裝置處于可停止運行狀態,為此,運轉工區將架空乘人裝置改制成間斷運行模式,利用霍爾傳感器對乘坐人員進行檢測感應,根據架空乘人裝置運行一個循環時間計算,在這一個循環時間內霍爾傳感器感應不到人員乘坐,設備即可立即自動停車。從集控操作臺把預警和啟動兩個操作按鈕信號并聯傳輸到外接單聯按鈕上,在啟動信號中設置預警信號延時5S,實現預警后延時5S進行安全確認,再次啟動按鈕實現自動啟車,外接單聯按鈕固定在人員乘坐架空乘人裝置等候區,每當人員需要乘坐時,在候車區自行按下單聯按鈕,待預警5S延時安全確認后,再次按下按鈕即可架空乘人裝置自動運行。
本次架空乘人裝置無人值守改造,由該工區組織技術人員帶領輔助維修班全程自行設計方案、改造施工、調試運行,改造總投用費用3000元,節省改造費用近6萬余元,同時,成功減員專職架空乘人裝置司機4人,共節省年人工成本近20萬元,本次改造工程不僅節省了企業開支,也大大鍛煉了維修工業務技能,為當前礦井三項制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