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日報》2016年7月18日頭版頭條:
《濟礦集團承壓奮進逆勢突圍》
詳見:http://cjb.newssc.org/html/2016-07/18/content_2317534.htm
濟礦集團承壓奮進逆勢突圍
上半年營業收入17.43億元、利稅3.35億元,又打了一場漂亮仗
■ 特約記者 王傳鈞 濟寧報道
今年上半年,對我國煤炭行業來說是艱難困苦的半年,煤價下跌所帶來的影響之深大大超越了1998年和2008年兩次經濟危機,導致煤炭行業90%以上的企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而記者日前從山東濟寧礦業集團獲悉,截至6月30日,該集團不但保持了“沒有虧損、沒有欠款、沒有庫存、沒有拖欠工人工資”的健康發展態勢,而且還打拼出“上半年營業收入17.43億元、利潤8264.32萬元、利稅3.35億元”的好成績,在攻堅克難、提質增效、逆勢突圍上又打了一場漂亮仗。
緊握兩大法寶:
解放思想+大膽改革
思想決定行動。
從3月初開始,濟礦集團在全體干部員工中開展了“新常態、新姿態、新狀態、新作為”大討論,深入查找制約企業發展的問題,破除制約企業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努力實現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新突破,工作方法和工作面貌的新轉變,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新提升,為集團的改革發展、轉型升級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當前,煤炭行業進入了‘寒冬’,為了適應新常態,我們必須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革。改革就有難題,就有難啃的骨頭,但我們集團公司上下一心,下定決心、把一個個硬骨頭啃下來。”這是濟礦集團總經理張廣宇在一次內部改革會議上講的話。
事實也是這樣,該集團“三項制度”改革成果豐碩,2015年至今已精簡組織機構63個,減少崗位110個,減少各級管理人員384人,減少機關后勤輔助單位員工650余人,清理長期離崗人員220人,并清退了數以千計的所有外委人員,降低人工成本2200萬元。
打破傳統分配制度,建立多元化靈活多樣的市場化分配模式。取消所有技能等級工資,根據企業發展戰略、行業特點及支付能力,本著能計件不計時,能定量不定性的原則,充分發揮內部市場化的競爭機制,進一步改革企業內部工資分配模式,推行崗位承包、項目承包、工程承包、專業承包、技術承包、系統承包、差額承包、全額承包、內部人員市場化流動等多元化靈活多樣的市場化分配模式。
打破傳統分配形式,簡化分配單元,加大浮動工資比重。進一步合并相近或類似的工資(津貼)、獎金項目。原則上工資設置為:固定工資、浮動(績效)工資、效益工資、單項獎勵四個單元。固定工資包括下井津貼、中夜班津貼、班(組)長補貼、值班津貼、年功礦齡津貼、專業技術補貼六類,除此以外的所有工資性津補貼全部計入浮動工資總額,進一步加大浮動工資比重,原則上浮動工資比重不得低于70%。薪酬分配嚴格執行工效掛鉤,提高浮動工資比重,效益升、工資升,效益降、工資降。
全面實施通勤班車改革。截至6月底,落陵盛源公司利用新世紀公司經營汽柴油的優勢和平臺,共承接了陽城、運河、安居、霄云、民生、落陵、佛都、義橋和文教中心等9個單位通勤班車服務。成立了班車通勤調度平臺和安全運行領導小組,建立了應急預案,制定了服務考核細則。涉及車改車輛共計39輛,目前運行狀況良好。上半年安全運行11150車次,實現收入302.39萬元。另外,還有正在進行的“大物業”改革和“大物資”改革。據了解,負責“大物資”改革的物資公司去年實現主營業收入3.66億元,整體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連打兩套組合拳:
質量效率+降本增效
市場不相信眼淚。
濟礦集團為了能夠提質增效,接連打出兩套組合拳。
第一套組合拳是提升質量和效率。主要包括提升煤炭質量、提升工程質量和效率、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三個方面。
張廣宇強調:“產量是源,質量是根,銷量是果,各單位要緊密圍繞這‘三量’做文章,下功夫。”為此,該集團所屬各礦專門成立了煤質管控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煤質考核標準,加大現場24小時巡查管控力度,保證了從源頭到終端的煤質跟蹤考核。實行“訂單式”生產,由“生產什么我們就銷售什么”轉變為“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增加適銷對路的品種,促使洗煤廠三班入洗,大幅提高了精煤產量,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實現了產品效益的最大化。霄云煤礦立足原煤回收率低、精煤質量不穩等實際情況,對洗煤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使原煤回收率得以大幅提升,原煤回收率均在70%以上,洗混、煤泥的發熱量控制在1500-2800大卡之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精煤質量。該集團各礦煤場對工程煤、次煤進行篩分后銷售,綜合效益噸煤提高了30-50元。
提升工程質量和效率。工程質量是確保安全生產的基礎,該集團要求各企業管理人員尤其是一把手必須轉變觀念——煤礦生產,掘進先行。同時,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行動,通過技術革新使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為有效促進和提高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濟礦集團采取了公文督辦的工作方式,有效提升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第二套組合拳是降本增效,顧名思義,就是節支降耗控成本、節約挖潛增效益。
開展了圍繞降本增效出主意、想辦法、定措施,推進降本增效精細化管理,實現“人均每天節約一塊錢,企業每月節約十萬元(非煤企業每月節約三萬元)”的細化目標,進而實現經濟效益水平的提升和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
“材料省著點兒用,否則材料費就超了!”“別忘關燈、關空調,這都跟我們工資掛鉤啊!”今年以來,該集團井下、井上經常聽到這種同事間的相互提醒,控成本、降消耗早已在每一名干部員工的心里扎下了根。該集團上半年從中獲益1.14億元。
創新營銷模式,增加銷售收入。陽城煤礦通過及時調整洗煤計劃,增加了適銷品種精煤3#,每月可增收150余萬元。陽城電廠貨比三家采購電煤,最大限度地降低外購煤成本,外購煤比當地煤炭每噸便宜60元,上半年采購10萬噸煤,節約資金600多萬元。運河煤礦根據洗混煤質量,及時調配洗混煤發往外部電廠為礦增加新的創收途徑,大大增加了企業經濟效益。霄云煤礦及時調整了銷售模式,分別入洗了高灰精煤和落地精煤,僅5月份就實現利潤380余萬元,完成當月預算的384.99%。安居煤礦在煤質差時用采購外來煤入洗的辦法調節,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銷售收入1600萬元,取得了很好的經營效益。
該集團年初還制定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盤活閑置資產”等十大開源措施和“優化采煤工藝和支護改革,合理組織巷道掘進,從生產全環節降低材料消耗”等十大節支降耗措施,建立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成本管理網絡,通過將成本目標細化分解到各企業歸口管理部門、分管領導,本著誰使用,誰控制把關,誰管理、誰承擔,節獎超罰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廣大干部員工強化管理、節約挖潛、目標責任的意識,做到了成本管理從領導層、中層干部、區隊長、班組長到一般員工的層層傳遞,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分毫必爭地降本增效。
找準關鍵部位:
循環經濟+拓展非煤
濟礦集團陽城煤電崇尚綠色發展,堅持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因地制宜建設煤炭伴生物綜合利用項目,推進“煤電聯合”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積極走“循環經濟”的發展路子。
如今,走進陽城煤電,亭臺樓榭、小橋流水、花草鮮艷、游魚滿池,其“花園式礦區”的美譽可謂名副其實。企業的環境變美了,空氣也更加清新了。陽城煤電的變化得益于他們始終將“綠色”的概念貫穿于礦區開發的全過程。目前,陽城煤礦和電廠同處一個園區。陽城煤礦、陽城電廠雙方的產品、副產品互為原料,相互消化,以坑口煤礦生產的低熱值煤為原料,以城市再生水為主要水源進行綜合利用發電。
陽城煤電“多產業共生”的坑口電廠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去年入選山東省循環經濟模式典型案例。這種產品結構模式不僅有效降低了物耗,也實現了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
隨著經濟發展結構的調整,市場對傳統能源的需求不斷變化,原煤精洗成為煤企開拓市場的增長點。然而洗煤產生的中煤、煤矸石、煤泥等低熱值煤由于熱值低,對外銷售一直是個難題。陽城電廠通過技術改造提高資源回收率,再加上陽城電廠是坑口電廠,不需要大型車輛往返運輸燃料,有效減少了道路粉塵和車輛排放污染。據了解,陽城電廠每年要利用煤矸石、煤泥、洗綜煤等90萬噸,可以減少大約3萬輛車次的運輸。
在燃煤發電方面,陽城電廠冷卻塔每年需要大量冷卻水,如果全部利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不僅成本高,而且還會對附近的水資源造成很大破壞。目前,其電廠主要用水是汶上縣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這樣既降低了企業成本,又減少了COD的排放,既為企業增加了效益,又減少了地下水開采。據了解,目前,陽城電廠每年可消耗城市再生水360萬立方米,煤炭燃燒后的粉塵灰和爐渣等副產品還可以銷售給相關企業進行水泥或新型建材制造,整個陽城煤電工業園內部形成了一個“煤-電-熱-建材”多產業共生的循環發展。
據了解,為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國家結構性供給側改革的需要,濟寧市國資委、濟礦集團和汶上縣政府目前都正在全力推動陽城煤電對汶上化工園區的供熱和直供電力工作。供熱供電項目建成以后,陽城煤電循環經濟的潛能將得到進一步釋放,生態礦山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保效益也將惠及當地百姓。
面對國內煤炭市場依然嚴峻的現實,要想保持企業的盈利甚至是不虧損,就要在發展非煤產業上多用心、使巧勁;非煤產業的發展可以依托煤,但不能依賴煤炭;它不是煤礦的“副業”或“輔業”,而是市場主體,涵蓋諸多產業。目前,非煤產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獨特優勢。上半年,濟礦集團物資供應公司在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的情況下積極開拓集團外部市場,整體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物資物流作為企業第三利潤源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更好地發揮;以多元化、大貿易發展方式見長的濟礦營銷分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以礦山工程見長的鯤鵬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620萬元,落陵支護材料廠實現營業收入4184.28萬元,新世紀經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12.91萬元,春輝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3.95萬元……該集團非煤產業的優勢得以完美展現。
另外,該集團一直在不斷拓展非煤產業鏈條,一是于5月份投資成立了碧欣物業公司,以混合所有制的模式運行,前期接管集團公司權屬各企業物業后勤、保衛保潔,將逐步拓展家政、理財、家教、汽車租賃、物流等服務,已組建了46人的員工隊伍,陸續成立了落陵、書香園和民生熱能3個項目部。二是合作成立了陜西海源機電設備公司。結合前期考察和落陵在陜西原有的陜蒙辦事處、物流等優勢,與海納科技在陜西成立了海源機電設備公司,將落陵支護材料陜蒙辦事處合并歸入海源機電統一管理和開展業務;在濟寧本地以海納科技公司為主體,打造“礦山機械制造、維修、租賃”中心。三是緊鑼密鼓地興建濟礦梁山鐵水聯運項目,該項目是濟礦集團為了適應當前經濟形勢,延伸煤炭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轉方式、調結構、實施轉型發展”的戰略發展項目,項目建成達產后,年可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利稅10億元。項目的建設,不僅有利于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對于濟寧市資源城市轉型、區域能源穩定、煤炭企業轉型發展及促進梁山縣地方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還將在鄒城落陵煤礦老工業園區開發落陵機電工業園,發展礦用機電、礦山配件產業。
從煤炭企業的發展歷史來看,煤炭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要多元化發展,在以煤炭生產為基礎的同時,積極發展非煤產業,綜合開發一系列附屬產品,大力開發非煤高新技術產業,并使其達到最佳經濟效益,這既是徹底扭轉煤炭企業發展困局的根本出路和戰略選擇,也是保證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