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料“狀元”的成才路
----記集團公司2017年度采掘電鉗工雙料“狀元”獲得者、運河煤礦掘進工區職工李勇
李勇,男,31歲,技師職稱,學士學位,現任運河煤礦掘進工區機電班一名普通的電工。2008年畢業于山東科技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懷揣著年輕人的夢想來到濟寧礦業集團運河煤礦從事井下機電維修工作。他立足本職工作,積極進取,不斷成長,多次獲得礦“優秀共青團員、先進個人、優秀群監員”榮譽稱號。多次在“安康杯”知識競賽及技能比武活動中獲得一、二等獎,并在2017年集團公司及運河煤礦舉辦的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采掘電鉗工雙料“狀元”。打破了采掘維修電工比武項目由采煤電工壟斷的局面。
默默無聞扎根一線 認真專研苦練技能
他常說“我是個普通人,想出成績沒有捷徑,只是多學一點,多干一點,多練一點。”2010年,在運河煤礦井下語音廣播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中,他主動請纓,積極協助廠家安裝調試,為井下避災系統的完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廠家施工負責人為了表示感謝,請其吃飯,被李勇婉拒,“協助安裝調試的過程,也是我學習的過程,如果說感謝,應該是我感謝你們給我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2011年在七采區軌道上山斜巷助力車的安裝期間,斜巷坡度大,運輸戰線長,現場作業來回一趟就會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為了確保一次試車成功,減少工友的體力消耗,他背著工具不停地來回奔波,每個組件、每個螺母按個查看,每天加班加點盯靠現場,最終實現了一次試車成功。
積極創新見實效 攻堅克難挑重擔
為了響應集團公司“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換人”的號召,2016年運河煤礦首次引進綜掘機,對于新興設備、新技術、新問題,大家心里都沒有底。企業為了減輕員工勞動強度,保證接續穩定,耗費大量資金引進的高技術裝備,如果在現場發揮不出應有的效能,日常的維護維修做不到位,發現問題不能及時處理,影響了掘進工效,確實無法向企業和職工弟兄們交代。為此,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快掌握綜掘設備的原理構造與維護技能,他積極摸索,查閱書籍,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收集有關綜掘機的結構及原理,在廠家技術人員來礦指導時,認真請教,終于熟練掌握綜掘機的電控系統及液壓系統,在設備發現問題,他總是可以快速解決運行中出現的各類故障,確保綜掘機的正常安全運轉。
認真探索消除隱患 立足崗位力行節儉
在工作中,他始終把“確保自己分管的各類設備,在職工同志們操作時安全可靠”作為工作目標。在維修過程中,他發現某型耙斗裝巖機的操作系統采用手動操縱絞車制動手柄,不僅勞動強度大,而卻具有一定危險性。對此,他帶領幾名技術骨干,認真研究探討,進行技術改造,通過連桿機構對絞車的工作和空程滾筒,實施制動,實現人機脫離,選用氣動柱塞缸為執行機構,以壓風為動力來源,工人通過操作氣動轉閥來實現對耙斗的控制,既節省了體能,又確保了安全。
在日常維修過程中,他總是在廢棄零件中反復挑揀,發現稍微有一些復用價值的零部件,他都要分門別類的存放保管。一些職工不解地說“都是些廢料,費那勁進干嘛,直接上井扔了算了。”他說“咱們都是經歷過企業困難時期的人,不能日子好過就忘本,給單位省錢,也是給咱們自己省錢。”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在技能比武采掘電鉗工專業唯一的一個200分滿分成績足以說明一切。看他的成長、成才之路,就是在普通崗位做的普通工作。然而就是這樣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立足普通崗位、干普通的事、最終就會取得不普通的業績。
■ 運河煤礦 黃躍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