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帶維修的“大力神手”
——記集團公司技能大賽皮帶維修工一等獎獲得者、義橋煤礦職工 杜開強
人物簡介:杜開強,男,1982年出生,班長。2007年2月份入義橋煤礦工作,扎身皮帶工區井下現場已有十年,從一名普通的皮帶維修工干起,刻苦鉆研,兢兢業業,十年磨一劍,被工友們親切的稱為“大力神手”。
鉆研業務練本領
光有一股干事業的沖勁,沒有干事業的本領是不行的,他深知這個道理,于是暗下決心,“不用揚鞭自奮蹄”。剛參加工作時,杜開強同志便與皮帶機結下了緣分,第一眼見到皮帶機時,心高氣傲的他誤認為就是簡單幾個滾筒的問題,可在安裝和生產現場,卻令他傻了眼,皮帶的跑偏、卡矸、飄帶等一系列的問題難住了他,不服輸的他決定向困難發起挑戰,英雄無需豪言壯語,塌下心來,俯下身子跟著老工人學習,不懂就問,別人安裝或維修皮帶機時,他就在后面“偷偷”地看著、學著、記著,反復琢磨,業余時間買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做到實際問題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達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這二十多年的磨劍中,他在皮帶行業里,成為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行家里手,先后帶領班組職工安裝皮帶四十多部,從中不斷總結經驗,最終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成為該礦皮帶維修工里的佼佼者。
臨危受命顯身手
2016年年底,三采區即將進入生產階段,面對強力皮帶的安裝,時間緊,任務重,當時礦正考慮外委安裝,但他與工區和班組溝通完后,主動向工區申請由自己帶領組織,來完成三采區強力皮帶的安裝工作。
任務接下來之后,杜開強同志便一頭扎進安裝工作中,對整條線路的摸索、排查,他都謹小慎微,哪怕一個小小的邊坡點,一個地腳螺栓,他都要考慮進去。最讓人頭疼的是,礦下達了另一個任務,就是在機頭變坡點下方安設一個儲矸倉,這就大大增加了難度系數,一是強力皮帶下方需解決懸空問題,二是分矸裝置如何設計的問題,面對這兩個問題,他一次次地設計,一次次地和工區領導匯報、交流,經過幾次反復論證,最終定下方案,解決了這兩大難題,直到皮帶機安裝完,一次性試機成功,他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勤儉持家見成效
杜開強同志帶領班組在完成自己班內工作的同時,加大力度回收廢舊物料,變廢為寶,卓見成效。回收的廢舊托輥進行逐一查看,對能夠修復利用的決不放過,班組內建立修舊利廢臺賬,每個人對于修復的物料都逐一登記在賬,月底進行總結,獎罰分明,多勞多得,調動職工修舊利廢的積極性,增強職工的責任心,培養職工勤儉持家的大局意識,在下料班組的共同努力下,也為工區節約了不少材料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當別人說:“這段皮帶已經不能再用了,沒有利用的價值了”,杜開強很耐心地告訴他:“這段皮帶雖然不能用于拉煤,但是可以截取好的部分做擋煤皮子,做清掃器,甚至可以做防滑帶,今天我們節約一塊錢,企業就能省不少錢”。執著的精神,讓他養成了習慣,也讓每名皮帶維修工養成了習慣,讓大家懂得了勤儉持家的道理。
科技攻關展風采
科技創新是企業進步的階梯。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總結經驗教訓,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斷創新、嘗試新方法,推廣新工藝,改革創新,為企業節儉不少財富。
在節電方面:他大膽提出順煤流啟動方式運輸,徹底打破逆煤流啟動思想,僅此一項,每年為企業節省電費四十余萬元;在煤矸分運方面:他帶領機修人員,在現場實際考察,通過研究設計,把一部電滾筒安裝在強力皮帶上,分上下兩層,上層電滾筒用來運輸矸石,下層強力皮帶用來運輸原煤,同時利用儲矸倉和耙裝機轉移矸石,提高了煤質,使礦在煤質管理上卓顯成效,得到礦領導和集團公司領導的一致認可。
不負“神手”之名,帶著領導和工友的殷殷期望杜開強凱旋而歸,回到崗位時,工友們紛紛前來祝賀,他抿嘴一笑,擺擺手,“咱手頭的工作要緊哪!”
■ 義橋煤礦 葛紅超/文 駱振奎/圖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