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當好“設備醫生”
——記陽城煤電洗煤廠維修班長、退伍軍人徐念偉
2004年部隊轉業后,徐念偉被分在陽城煤電工作,軍營十余年的生活養成了一股子沖勁,工作中時刻以紀律約束自己的他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先進個人”“技術標兵”“勞動模范”……參加工作以來,榮譽一次次授予這位不知疲倦的維修工作帶頭人,他就是以鐵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鑄就的退伍老兵徐念偉。
轉業投身新崗位 為企踏實用實心
部隊轉業后懷揣著投身于為企業做貢獻的熱情,徐念偉被分在了陽城煤電洗煤廠工作。起初擔任一名維修工,恰逢洗煤廠正處于籌建階段,各設備正處于磨合期,車間處處存在各種隱患,淤煤、漏水、皮帶打滑等已成為常事。面對復雜的現場環境,反而更增加了他工作的熱情。每天第一個進入工作崗位,每天最后一個離開車間已成為工作習慣,檢查設備、查找隱患、維護維修等成為每天日思夜想的事情。
據徐念偉回憶,由于新人員面對新設備,當時崗位人員提報的最多隱患便是皮帶漏煤問題,他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并結合車間崗位人員介紹,在原有掃煤器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發明了“盒式”掃煤器。將掃煤器刮片插放在一扁形金屬盒里面,通過設置在該金屬盒兩側和下端的調節旋鈕控制刮片的橫向位移和縱向位移,從而使掃煤器刮片恰到好處地與皮帶切合,彌補了原掃煤器橫向位移無法即時調整的不足,使皮帶落煤量大幅減少,極大地降低了崗位人員的勞動強度。正是通過他的不懈努力,車間環境得到了極大改觀,現場淤煤、漏水、皮帶打滑等現象越來越少,同時設備故障率得到了明顯下降。
敢想敢做促提升 大膽創新帶效益
由于對現場設備的精通熟悉,很快徐念偉被重用為維修班班長。2016年,隨著三項制度改革和內部市場化不斷持續深入,如何實現創新創效、節支降耗、為企業節省開支成為了維修人員經常探討的問題。精煤離心機在洗選工藝流程中擔任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該廠原有的精煤離心機不斷老化、脫水能力已遠達不到現有生產水平,給生產精煤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急需更換精煤離心機成為該廠一項大事。更換離心機計劃已經批復,在安裝上如何最大限度的節省資金又不影響精煤生產成為該廠面對的難題。據了解,更換兩臺離心機僅安裝費就需要資金近20萬元。
“如果我們自行安裝,不僅能夠節省材料費,還能鍛煉自己的能力、學到本事,最重要的是以后離心機出現故障我們就能自己維護維修”,在維修會議上該廠負責人提到。領導的一席話引起了徐念偉的重視,經過跑現場、查數據、咨詢廠家以及與原離心機做對比,他逐漸的做足了安裝前期的準備條件。但是離心機拆卸安裝工作技術含量高、工作量大、又是第一次實現大型安裝,這是擺在他面前的一項巨大客觀事實。為保證完好拆卸原離心機以備后用,并能保證新安裝離心機滿足現場生產的需要,他經過與廠領導多次溝通,該廠決定由他所在的維修班組人員作為主力、生產人員為輔助來進行安裝。
在安裝過程中,他認真鉆研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大膽實施了可恢復性拆卸。同時面對離心機底座與地基不符、潤滑油箱與地基不符等難題,他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保證了正規循環作業的有效進行,在他的帶領下經過五天五夜就完成了安裝,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天,實現了該廠首次自行安裝大型設備的記錄。此次自主安裝離心機不僅節省了安裝費用,還錘煉了隊伍,更是在當前三項制度改革和內部市場化大背景下實現了自我加壓和自我突破。
“摸著石頭過河,沒有先例可尋,邊學邊干,別人能做到的我們同樣能夠做到,只是你愿不愿意做、愿不愿意學的問題”,徐念偉在談到那次更換離心機時說到。也正是這種敢嘗試、不服輸,認學敢做敢干的勁頭為他帶領班組實現安全生產“零隱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多學多做促提升 勤思多想帶效益
據了解,多年來洗煤廠兩臺跳汰機一直共用一根供風管路,風量分配不均,互相爭風且互相影響,跳汰機的工作效果時好時壞,進而直接影響洗煤效果,對洗煤產率提升和穩定產品質量極為不利。為此,徐念偉通過查數據、找類似經驗,積極向技術人員咨詢。經過多次的改造,終于找準了關鍵制約點,利用礦閑置的廢舊管路,完成了鼓風機和跳汰機一對一的單獨供風改造。
改造后,該廠生產時兩臺跳汰機不會出現相互爭風影響現象,風量、風壓更穩定,跳汰機的分選精度和產品指標得到充分保障。“跳汰機供風不均這個問題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合理分配風量,是我那段時間最關心的事情,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才能提高產量帶來效益”徐念偉談到。通過這件事情,也讓他對現場工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帶來個人能力的提升,只有不斷思考才會給工作帶來提升。
徐念偉的故事都是他本來應該干好的一些平凡事,但在陽城煤電許多人會經常提到他,說他憨厚、誠懇,工作起來不要命,這些平凡事能在工人中贏得這樣的口碑,這就是一個退伍軍人的不平凡之處。
■ 陽城煤電 李攀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