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沐陽,春暖花開。3月10日,濟寧能源“現代港航物流產業開放日”活動順利舉辦,20余名濟寧文化名家集體走進濟寧能源權屬港口和相關港航物流企業,感受濟寧港航跨越發展的蓬勃動力。當日下午,濟寧能源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閔維為大家作了題為《未來從這里啟航》的主題演講,讓文化名家們從更深層次感受濟寧港航的美好藍圖。
走進港口一線,發現挖掘鮮活素材
“這里是躍進港,下一步要打造成營收規模超百億的臨港園區。”“這里是梁山港,地處京杭大運河通航的最北端,無中生有的梁山港已經成為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去年,這里的集疏港量達到了1800萬噸。”“這里是曙岳港航裝備產業園,由這里制造的‘濟寧港航’集裝箱,已經在大運河上掀起‘橙色風暴’。”“龍拱港的自動化先進程度,已經領先整個江北內河了。”
當日,濟寧文化名家接連走進躍進港、梁山港、金屬材料公司、曙岳港航裝備產業園及龍拱港,感受千年大運河所煥發出的嶄新活力,領略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產業所釋放出的勃勃生機。
在參觀的過程中,文化名家們也不時為港口的文化建設和傳統文化呈現提出寶貴建議,讓企業感覺受益匪淺。“專家們提出的一些建議,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有助于梁山港運河文化園的提檔升級。“梁山港黨群工作部主任邊愷說。
“濟寧港航的發展真是突飛猛進,這些港口中蘊藏著大量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作為濟寧的文化界的一員,我們應該把筆觸朝向港航產業,不斷走進港口一線,挖掘鮮活的素材,講述充滿激情的故事。”濟寧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楊義堂說。
為堅守而感動,讓文化為產業聚力賦能
在下午的主題演講中,閔維談到,煤炭資源終有枯竭的一天,但是一個企業和一座城市都需要可持續發展,按照“依靠煤、發展煤、延伸煤”的發展思路,濟寧能源搶抓機遇,開始從“一煤獨大”轉向“通江達海”,發展起了港航物流產業。在這個過程中,濟寧能源錨定的目標是“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育千億大產業”,助力城市實現轉型升級。
“聽了閔維副書記的演講,我們被深深地打動了,這就是一個新時代愚公移山的故事,充滿了堅持和力量。”濟寧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劉勇說,他們一定要深入港口一線挖掘素材,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
“堅持傳承歷史文脈、講好運河故事、貼近群眾需求,我們就一定能讓大運河的故事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新光彩。”濟寧市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汪林談到,一條京杭大運河聯通南北,既是一條暢通物流的主干線,也是一條文化交融的大通道,希望有更多的精彩故事沿著運河越講越遠。
釋放產業活力,打造“文化兩創”強引擎。濟寧市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文藝科科長種濱認為,這既是一次濟寧文化名家產業采風活動,也是一次效果很好的“文化兩創“進企業活動,讓文化為產業聚力賦能,讓文藝從產業中汲取養分,從而創作出更多鮮活的文藝作品,為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文藝力量。
本次活動由濟寧市委宣傳部指導,濟寧市文化交流協會、濟寧能源發展集團主辦。周長征、崔悅亮、齊開義、劉培露、王德亮、汪林、楊義堂、李飚、周波等20余名濟寧文化名家參加活動。
多式聯運通江達海,輻射全國
據了解,濟寧自古為“水陸交匯、南北沖要之區”,素有“運河之都”美譽,是目前運河通航最北端樞紐城市。
濟寧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把強力突破現代港航物流戰略作為全市“九大戰略”之一,更大格局建設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的橋頭堡,公、鐵、水多式聯運通江達海、輻射全國、聯通世界。
目前,梁山港已建成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國家和省級煤炭應急儲備基地;龍拱港被列為江北內河集裝箱運輸示范港;與寧德時代合作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正加速建設,年底前實現投產造船。
通過打通物流鏈、構建供應鏈、服務產業鏈,濟寧港航已形成了“礦、路、港、貿、船、產、建、融”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推動濟寧港由裝卸港向貿易港、物流港轉型。2022年實現港口集疏量3560萬噸,貨物運輸量1280萬噸,集裝箱運營3.8萬標箱。
文丨馬輝 圖/視頻丨臧盛博 劉哲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