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濟寧能源集團奔向千億的首戰之年,更是深耕港航物貿領域的關鍵之年,作為市屬骨干國有企業,我們始終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成功將企業核心價值觀、發展理念、發展成就等傳遞給社會各界,以數智化鍛造新質生產力,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企業發展新篇章。今天,年終特別策劃【2024,順勢而行】欄目,推出首篇綜述稿《濟寧能源集團:高端制造多點開花》。
對國家而言,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對一個全面發展的集團公司而言,其制造業板塊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步驟。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以下簡稱“濟寧能源集團”)緊緊圍繞“制造強企、產業強企”這一鮮明導向,做深求實,攀高向新,立足“12326”產業矩陣,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著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構建具有鏈條整合力的高端制造業新集群。
從無到有、到強
一條藍色的“鯨魚”從這里駛出!
2022年初,鄒城市白馬河畔這片種滿莊稼的河灘地邊,曾間斷地有船駛過,柴油發動機的轟鳴和煙柱,是寂靜河道里短暫地喧囂。
時至今日,歲屬寒冬,這片土地卻是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占地1700多畝的濟寧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現場,聯合車間、分段車間、舾裝車間、涂裝車間和船體搭載平臺,生產制造井然有序。不遠處,用于新造船舶吉水的梳式下水滑道,從高空俯瞰如同一排琴鍵,仿佛演奏著新時代的綠色智能制造交響。
2024年11月,從無到有中趟出成長之路的新能船業,交出了突破性的答卷:首創內河新能源智能商品船舶——67.6米純電動力多用途運輸船“6006”。新能船業為每艘船舶都噴涂上藍色的外衣,船試航的那一刻,如一條藍色的“鯨魚”,終于找到了屬于它的廣闊水域!
這片土地如此巨大的變化,來自于濟寧能源集團產業閉環的必然趨勢。在完成從“守望礦山”到“奔赴江海”的產業轉型后,濟寧能源集團已順利從“一煤獨大”到港口、貿易、物流、服務等多業態全面發展,而物流和港航經濟的蓬勃發展與日漸增長的新時代環保要求讓濟寧能源集團敏銳地嗅到了商機,船舶制造特別是新能源制造的商機。
于是,白馬河畔的這片土地,從偏僻荒蕪變得生動盎然:濟寧能源集團充分利用好國家部委出臺多項船舶制造利好政策,與中集集團、寧德時代、武漢理工大學聯手打造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投資50億元建設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項目。
在“6006”試航不久,新能船業首創京杭運河最大尺寸的新能源智能商品運輸船“9001”也完成首次試航,白馬河上有了比翼共行的身影。
日前,新能船業已與世界第三大集裝箱全球承運公司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簽署采購意向書——達飛意向購買1艘80米長純電動力集裝箱船。新能船業手握船舶訂單已達165個——從“0”到“1”,新能船業的綠色造船概念落地之程,走了500余天,而從“1”到“165”,前后僅用時100天!
目前,新能船業手握自創內河船舶標準化生產新模式,成為全國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于一體的國內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項目,4個主力船型均為自主研發、國內首創。
2024年12月13日,在新能船業首個海外船舶建造訂單開工儀式上,新能船業負責人張強自傲地說“我覺得,新能船業用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擔當作為,回答了時代給予我們的發展命題和創新考題。”
從礦到廠、到園
小鎮經濟的“蝴蝶”從這里起飛
在距離新能船業僅僅14公里的落陵小鎮里,占地面積1600畝的濟寧能源精密制造產業園中的創業者,則用“礦區變園區”這一答卷致敬曾經的創一代。
1970年,位于鄒城市落陵村的大洼里,30多名技術人員、100余名退伍軍人開始動工修建濟寧歷史上第一對礦井——落陵礦井。落陵礦井是濟寧能源集團的起點,是很多濟寧能源人揮之不去的成長記憶。時代的滾滾洪流,關閉了資源枯竭的落陵煤礦,可不甘于低頭的后繼者們,利用關井后的閑置土地,建成廠房。從一個廠到產業集群并走出了一條“礦區變園區、傳統產業升級現代產業”的轉型之路。
作為盛源公司的拳頭產品,防爆鋰電池單軌吊機車可根據不同的工況量身定制,滿足多樣化需求,目前已取得了相關安標證書。“我們的單軌吊驅動部分采用永磁同步變頻調速一體機,電機效率高達94%,每臺電機具備獨立保護功能,標配速度傳感器,實現閉環控制,使速度及轉矩控制更加精準。一體機內置旋變傳感器,即使單軌吊機車未運行也能感知速度狀態,可通過讀取旋變速度值,綜合判斷機車速度,并提供速度保護。”山東盛源公司技術人員介紹說。
同屬一個園區,艾坦姆流體公司2024年把重點放在了內抓產品、外抓市場上。艾坦姆流體已成長為集控制閥研發、制造、銷售、服務及技術咨詢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40多項技術專利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面向國內及歐洲、中東和亞太市場,針對煤化工、石油、化工、電力等主要產業領域提供“專業化+差異化”的高端控制產品。為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艾坦姆流體以“國產精品替代進口原裝”切入細分市場,先后在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及國際主要城市建立了營銷機構及服務辦事處,構筑起遍布全球的營銷服務網絡。
不管是傳統礦用產品還是新興領域的高端制造,“落陵小鎮”都以“艱苦奮斗 自強不息 厚德致遠”的企業精神,哺育著創新精神,聚點成陣,在產業發展上鍛長補短、集群強鏈。2024年,“落陵小鎮”先后獲得山東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等榮譽累計7項,獲得《高強韌性中錳鋼錨桿鋼軋制成形技術規范》《強塑化閃速加熱工藝規范》2項行業標準。信發公司成功推出2.5K盤配流液壓馬達等5款新品馬達。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曾經,創一代們從田野里走出濟寧能源集團發展的康莊大道,也在新時代創業者的腳下完成了蛻變,他們亦步亦趨地走出老舊礦區向特色園區轉型、由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跨越的特色發展路徑。
如今,站在曾經凝聚一代人記憶的落陵井架旁,你將看到,那破繭蛻變的蝴蝶,正翩然起飛。
從出省到出國
礦山智造的“綠網”從這里發出
“我們的高壓變頻一體機、永磁滾筒等智能輸送成套裝備生產訂單已排至明年,爭取高質高效地超前完成工期計劃,及時將產品交付到客戶手中。”海納科技電器事業部負責人秦凱凱說。
也就是,在如今的海納科技,訂單需要等產線,工人們更是一刻不停地在趕進度。而如今的這份忙碌,是幾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作為曾經依靠濟寧能源集團內部市場存活的制造業企業,為自給自足,海納科技是經歷過刮骨療毒之痛后,開出了向內突破關鍵技術、向外主動拓展市場的自愈療方。
為突破“關鍵技術”的瓶頸,海納科技圍繞智能輸送、安全監測保護、綠色礦山開采等產業板塊,不斷打造細分領域的拳頭產品,在加強延鏈補鏈產業“上規模”,逐步形成“2+3”產業矩陣,以綠色開采和洗選智能裝備為基礎,拓展延伸超高壓固液分離環保設備、激光增材制造等業務,成長為高端制造產業協同發展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為把技術從實驗室落地到車間,海納科技實施“企業+院校+平臺”產學研協同轉化模式,與8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同步推進12個產學研項目。2024年,海納科技獲18項發明專利,96項煤安證書,落地16項新產品,參編國家《智慧礦山建設指南》,為國家智慧礦山貢獻“標尺”。
為抓住外部市場的“源頭活水”,海納科技在全國設立了13個辦事處,廣泛參加太原、鄂爾多斯、貴州、泰安等大型煤博會,打造綠色礦山裝備全產業鏈現代化企業形象,充實銷售團隊,形成“1+3”大銷售模式。在抓牢國內市場后,2024年,海納科技把觸手伸到了國際舞臺上,主動開拓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際市場。
2024年8月5日,《山東新聞聯播》用3.5分鐘專題報道公司創新發展歷程,讓海納科技這家曾經的小企業,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那之后,海納科技的產線,更忙了。
2024年11月,中國煤炭行業對標工作會議暨第二屆煤炭行業標桿煤礦礦長論壇在濟寧隆重召開。回到主戰場的濟寧能源集團,展示了五大核心技術工藝,其中海納科技的“HTDS智能干選+連采連充”礦井綠色開采系統尤為引人注目。海納科技的技術和義橋煤礦的生動實踐,使得綠色礦山“HTDS智能干選+連采連充”工藝成為論壇上最閃耀的光。
獨木難支,合抱成林。濟寧能源集團制造業的郁郁蒼蒼,是以新能船業、盛源精密制造產業園、海納科技等為代表的制造業在鏈群聚合。“要抓住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歷史機遇,加速制造業與先進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濟寧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表示。
一年已往,時間的指針周而復始。關鍵在干,奮進的腳步豈敢停歇?
站在新的起點上,濟寧能源集團將在“制造強企”的戰略上,以更新的理念、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定位,貫徹新思想、聚焦新動能、鎖定新目標,下好轉型升級“先手棋”,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加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打造出屬于濟寧能源的制造核心競爭力。
文丨郝曉霞 孟冉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