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濟寧能源集團奔向千億的首戰之年,更是深耕港航物貿領域的關鍵之年,作為市屬骨干國有企業,我們始終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成功將企業核心價值觀、發展理念、發展成就等傳遞給社會各界,以數智化鍛造新質生產力,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企業發展新篇章。今天,年終特別策劃【2024,順勢而行】欄目,推出綜述稿《濟寧能源集團:時間的刻度》。
歷史的洪流,在時序更替中奔騰;發展的航船,在奮楫爭先中前行。
2024年是濟寧港航跨越發展的一年,也是迎難而上、砥礪奮進的一年。濟寧港航依托得天獨厚的內河航運優勢,做大做強港航物貿,深度挖掘產業資源,推進“航道網、港口網、物流網、產業網”四網合一,推動內河航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這一年,我們搶抓機遇,積蓄港航發展新動力。
作為京杭運河常年通航最北段的城市,常年通行各類船舶上萬艘,依托京杭運河“黃金水道”,濟寧港航已經成為內河航運的“絕對主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臺《“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提出,深入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快推動樞紐互聯成網。《山東省“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支持濟寧充分挖掘運河水運潛力,打造區域性物流樞紐節點城市和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
濟寧市培育壯大港航物流產業,支持濟寧能源集團構建“港貿船、產建融”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優化“一單制”“一箱制”“門到門”等集成式物流服務,回程運輸比例提升10%以上。實施集裝箱運輸倍增行動,用好集裝箱船舶優先免費過閘和省市兩級獎補政策,拓展適箱貨源,開通內河航線,擴大“散改集”和鐵水聯運規模。
作為濟寧港航物流產業的主力軍,濟寧能源集團依托京杭大運河、瓦日鐵路、新菏兗日鐵路、長江、京九鐵路“三橫兩縱”物流大通道,搶抓“粵蘇皖贛—港澳—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向北延伸的機遇,對上精準對接“一帶一路”,對下聯結長三角、珠三角,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力發展通道經濟、平臺經濟、樞紐經濟,推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在互聯互通方面,濟寧港航累計開通集裝箱航線26條,大運河“濟蘇綠色穿巴”實現首航,開通直達越南、泰國等國家外貿集裝箱航線。此外,濟寧港航還深化河港、陸港、空港聯動,強化與日照港、上海港等大港的合作,推動河江海聯通聯運,構建起“貫通東西、連接南北、通江達海”的全國性互聯互通大通道。
這一年,我們努力拼搏,港口建設提檔升級。
6月4日,全省重點項目和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走進龍拱港多式聯運產業園。山東省委書記林武指出,內河航運的成本優勢十分突出,魯南經濟圈要加強區域協作,共同利用好京杭運河“黃金水道”優勢,真正地把各種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建好,提升綜合物流服務能力,降低企業貨運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大與長三角及長江沿線城市的溝通交流,助力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北方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內河港口,龍拱港口岸橋、場橋、無人集卡等設備實現了自動化操控,采用“光纖+5G”的雙路由通信控制模式,配置3D箱區掃描、集卡引導識別、高精度定位等先進系統,保證人、機、管理系統、控制系統之間高效交互。借助得天獨厚的內河航運資源優勢,龍拱港快速建設港口集疏運體系,“國際貿易一單制”“中歐班列鐵水聯運”等內外貿新質生產力通道已悄然起勢。
龍拱港將海港理念引入內河,利用5G、北斗導航、激光引導、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突破了內河自動化港口關鍵技術,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化,并做到了常態化運行,在內河港口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晉陜蒙西部煤炭以前主要通過瓦日鐵路1260公里到日照港,然后通過海運,大船倒小船進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現在只需要走800公里到梁山港,通過京杭運河轉運至濟寧當地電焦企業以及江浙滬一帶的電鋼企業,貨物可由此下水,減少中轉環節,大大減少了運輸成本,節省下來鐵路運費大約為60元/噸煤,利用這60元,35塊錢到鎮江,66元可以到武漢港,內河航運運費僅為公路的1/7、鐵路的1/3。梁山港降本增效,打通鐵路運輸進港最后一公里。
今年1-11月份,梁山港集疏港量突破2900萬噸,其中,僅前8月就完成2000萬噸,相當于去年全年的任務量,經營業績逆勢攀出新高峰。11月份單月完成集疏港量320萬噸,創下歷史新紀錄。
2024年,我們加大港港聯動、港貿聯動、港船聯動、港金聯動力度,推動港口、物流、貿易、金融及平臺業務的協同聯動,全產業鏈協同競爭優勢顯現,促進各港口由裝卸港向物流港、貿易港、金融港轉型。
這一年,我們創新突破,融合發展塑造新優勢。
濟寧能源集團立足于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戰略,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重點打造億噸級港口群的同時,加快布局“氣化運河”“電化運河”的新賽道。以新能源船舶的研發制造為抓手,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內河航運綠色轉型。
濟寧新能源船舶制造,是國內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于一體的國內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項目,首創內河船舶標準化生產新模式,建設形成集產業化集成、市場化運作、規模化應用等于一體的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以梁山港快速發展為標志,濟寧港口群的崛起,為港產城協同發展帶來契機,“運河發展帶”應運而生,其中包括開工建設新能源船舶修造基地,形成臨港產業格局,推動港口業務向物流、金融、貿易等板塊延伸發展。
以煤炭起家的濟寧能源集團,在相繼成立融匯物產貿易公司、中交潤楊運輸公司后,隨著港口的發展壯大,水到渠成地開始新能源船舶制造,建造智能化、綠色低碳的新能源船舶,正好適應了內河航運大發展的需求,帶動了一長串產業的發展。
11月12日,新能船業首創內河新能源智能商品船舶——67.6米純電動力多用途運輸船“6006”,歷時2天順利完成試航。此次試航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濟寧現代港航物流戰略的強力突破,加快了內河船舶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能船業創新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船型、新標準、新模式,推動船舶模塊化、標準化和批量化制造,建造大型化、輕量化、綠色化、智能化的內河船舶,引領內河船舶制造“數智化變革”。
這一年,我們不曾停步,新征程上留下奮斗足跡。
上半年,先后在上海、浙江、海南、深圳等地舉辦5場戰略客戶懇談會,推介會向來自全國各地270多家濟寧能源戰略客戶、大宗商品貿易商推介了濟寧港航優質資源,與20家大集團、大企業簽訂戰略協議,共同探索煤焦鋼糧、鐵礦石、建材、物流、外貿、金融等方面的國內外貿易合作,更好實現“連接全球、買賣全球、服務全球”。
下半年,濟寧能源集團在日照舉行了“鐵水共融,聯動未來”鐵水聯動業務推介會;在西安舉行了“魯陜攜手 融匯共贏”濟寧能源—梁山港、龍拱港(西安)多式聯運引領未來懇談會;長江“牽手”大運河,推動鄂魯物貿合作提質升級。晉魯鐵水聯運營銷聯盟成立,進一步深化區域市場合作,打造“路企協同”發展,推動晉魯兩地,東西雙向互濟、鐵水聯運協調聯動。
時光不舍晝夜,征程從未停歇。
在客戶合作方面,濟寧港航通過“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牽手上港集團、泛亞集團、華夏一號、瑞鋼聯集團等企業,不斷提升供應鏈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構建“港、貿、船、產、建、融”全產業鏈運營模式。
深耕市場開拓,聚焦貿易增量,利用“五橫三縱+一陸一海”網絡布局打開內外協同,實施海陸戰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實現物流的統一整合。
這一年,我們描繪藍圖,書寫港航發展新篇章。
在時間的刻度里,潛藏生長的力量。
一條條航道提升質效、融會貫通,一座座碼頭連點成線,一片片航網縱貫南北,濟寧港航苦練內功,內河航道加速成網。
港航業不僅成為濟寧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且直接帶動臨港工業及物流業的發展,擴大了社會就業,增加了群眾收入。
在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的當下,濟寧港航看清形勢,跟上趨勢,走精細化創新為主的新型發展模式,打造從融入、融合、融通到融匯的商業模式,加大抱團取暖、協作協調,充分發揮各要素的功能發展內河航運。
當前,集團公司確定了“12326”的戰略規劃和“創千億集團、樹百年能源”的目標任務正慢慢變為現實。
過去的一年,我們將初心融入夢想,把使命融入生命,在濟寧港航跨越發展的征途上,守正創新,勇毅前行,畫上流光璀璨的刻度。
展望未來,濟寧港航將聚焦“創新突破港產城融合發展”,以現代港航物流牽動發展樞紐經濟、帶動產業加速聚集,推動物流通道升級為發展通道、通道經濟升級為港口經濟,構建港口、產業、城市深度融合、相互支撐、整體發展的港口城市發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北方內河航運中心。
文/圖丨丁曉曉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