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堆中的溫度,瞬間即達到了108℃,連水銀柱都被烤成了火紅色 商報記者 丁潔/攝
5萬噸煤挖出來后,運不出去,堆在院內不時“發火”。這樣一顆“炸彈”,讓礦長和周邊村民每日提心吊膽。
下雨天,鄭州馬寨煤礦起火
昨天上午11時8分,市民報料:鄭州市二七區馬寨發生煤礦爆炸,三四百名工人等待救援。
隨后,記者趕赴現場,途中聯系上報警人。對方稱煤礦起火了,大火有四五米高,但并未爆炸。
12時30分,記者趕到鄭州市馬寨閆家嘴村,有村民稱,起火的是和協煤業有限公司,并指明了煤礦所在位置。
雨下得正大,走近煤礦,數十米高的煤山上,煤粉和著水流下來。一名穿紅色上衣的男子說:“煤堆自燃了,現在火撲滅了。”
隨后,在礦長老劉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自燃的煤堆。該煤堆高十多米,上面零散有些黃土,中間的電線桿已被燒黑。
“當時明火有四五米高,煤堆都是紅的。”老劉說,上午9時許,值班工人發現煤堆自燃,隨即,40多個工人開始救火,
老劉說,行內人都知道,一下雨,煤堆就容易自燃。如果用水來滅火,只會讓火著得更大;如果用土來蓋,明火又不容易撲滅。眼看火勢越來越大,工人們只能一邊用水滅明火,一邊用挖土機將自燃的煤從煤堆里挖出。
上午12時23分,大火被撲滅。雨水落上去,煤堆還是會冒出白煙。
憂慮
不到半個月,煤堆已自燃3次
記者爬上煤堆,煤塊燙得腳疼。
老劉拿來了一個溫度計,扒拉一下煤堆,插進去,幾分鐘后拿出來,96℃。
“里面更熱。”老劉說著,找來鐵锨,鏟開靠近電線桿的一堆煤。溫度計插進去,老劉便急忙拔出來,108℃。而且,溫度計水銀柱處也被烤成了火紅色。
煤堆表面有很多小洞,直徑10厘米左右,深度不到40厘米,是工人為給煤堆降溫掏的。但老劉表示,這些小洞很難散發熱量,更多的是方便晚上監控。
提起煤堆自燃,老劉一臉心酸。算上這一次,7月份以來,已經3次了。
“這兩天不斷下雨,煤堆還在不斷積累熱量,萬一發生爆炸……”老劉說,雖然工人不間斷地巡視,但誰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出事。
更重要的是,煤礦周邊還有1000多村民,如果發生爆炸,后果不堪設想。
探因
因糾紛5萬噸煤運不出去
煤放著危險,為什么不運出去?老劉說,這實非他所愿。
“這堆煤有5萬噸,保守估算也值1500萬元。”老劉說。由于和他人產生糾紛,對方堵住了路,運煤車進不來,煤也運不出去。
“這是一個比較麻煩的經濟糾紛。”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宣傳部一名張姓工作人員說,鄭煤集團是和協煤業的控股方,“集團知曉此事,正在協調。說白了,這是管理體制的問題,協調起來比較麻煩。”具體難處在哪、協調有何進展,張某則不愿作答。
小常識
煤堆氧化放熱,遇水加快自燃
大家都知道,水能滅火,但為何在下雨天煤反而會自燃呢?
一化學老師表示,煤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主要可燃元素是碳,其次是氫,并含少量氧、硫。
煤中的碳、氫等元素在常溫下發生反應,生成可燃物CO (一氧化碳)、CH4(甲烷)等。煤氧化放熱,如熱量不及時散發,使煤堆溫度升高,反而加速煤的氧化,釋放出更多的可燃質和熱量。
而雨水又加重了放熱反應。煤中的硫在一定溫度下,生成氧化硫,氧化硫遇水生成稀硫酸,其反應過程放熱,再次提高了煤堆溫度。
當熱量聚集,溫度上升到一定值時,即會引起可燃物質燃燒而自燃。 (感謝辛女士提供新聞線索)
作者:聯系記者 (本文來源:
大河網-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