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電錢營孜礦作為全國特級安全高效礦井,上下瞄準“現場強管理”,把現場管理提升到“安全之基、成本之源、效益之母和人才學校”的高度,全礦上下形成了“發現解決問題在現場”的好氛圍。
近日的一個早班,筆者跟隨該礦礦長焦殿志一行到3224工作面檢查,看看這位礦長的“現場工作法”。
隱患排除在現場
在3224風巷鉆場,焦殿志對照檢修記錄,逐項檢查了軌道限位器和防彈繩裝置完好情況。
“這里是無極繩運輸,打鉆作業的噪音很大,是隱患點。”焦殿志對帶班的鉆機班班長黃剛說,“鉆場前后
在工作面上隅角,焦殿志向通風區副區長戴成杰了解抽排管和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濃度情況。
“抽排管道里的氣體濃度在0.6%左右,每分鐘流量是1.
“瓦斯猛于虎。相鄰采區也沒有發生過氣體異常,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放松。”焦殿志說。
“割煤機切割力很大,飛煤飛矸傷人的事故時有發生,細節要管控好。”焦殿志在機尾一處變坡點,對采煤區區長張金鐘說。
“采煤時,我們采取限位作業:煤機手在三架外,護頂工在五架以外,拉架工在十架外,每班都有跟班隊長對站位進行考核。”張金鐘說。
“我們要抓住每個細節不放松。事故隱患就隱藏在細節里,盯住細節就能確保安全。”焦殿志說。
增效在現場
“工作面剛過完斷層,現在情況好些,要加油干,力爭再創佳績。”焦殿志說。
“我們已經連續10天產量在1.2萬噸以上。有條件,我們產能就能完全釋放。”張金鐘說。
“我昨天在機廠,看到主運系統更換下來的皮帶,有500多米,它們還可以給你們下個采面用。”焦殿志對張金鐘說。
“下個采面儲量小,運輸強度也不是很大,我們換下皮帶都是給下個采面準備的。”張金鐘說,“用舊的雖然麻煩一些,但皮帶價格高,能降低我們區的考核成本,我們都主動用。”
“今后,皮帶都這樣用,從主運系統退下給工作面用,從工作面‘退伍后’給開拓、掘進和選煤廠等小皮帶系統用,把他們的剩余價值吃干榨盡。”
焦殿志說:“我已安排技術科、經管科,對各種配件進行統計,建起全礦性調劑機制政策,通過頂層設計鼓勵以舊代新。一些替代品的使用,在維護成本上會高些,跟總體效益比,是很合算的。”
健康源于現場
3224工作面每天產量在12000噸,推進速度快,產塵量也大。
進入工作面,焦殿志向采煤礦長李勝了解工作面在防塵方面采取的措施。
“每個工作面采取了機動的防塵措施,每班都要進行注水減塵,煤機在作業時,內外噴霧降塵。”李勝說,“員工都配發了進口的
“員工健康是第一位的,矽肺病是‘隱形殺手’,我們要全方位加強防塵管理。”焦殿志說,“煤層注水是最好的主動降塵措施,就是影響進度,即使如此,也要堅持把防塵工作做實,每個孔都要注意注水量,注水多,現場粉塵濃度就會低,采面空氣就會好些,員工身心就會健康,這比‘金山銀山’還重要。”
育人在現場
錢營孜礦的采煤區擁有皖北地區產能最大的采煤隊,裝備先進,人才集中。
在采煤面,焦殿志和“煤機大師”丁朝陽聊了起來。丁師傅連續2年當選礦“拔尖人才”,每月有1500元的崗位津貼。
“丁師傅,你和煤機打交道多少年了?每天都檢修哪些部位?這煤機影響不干活,咱全礦都要沒有產量了。”
“我檢修煤機20多年了,從百善礦、祁東礦再到錢營孜礦,一直在干煤機檢修工作。”丁朝陽說,“每天檢修內容都不一樣,要超前做好故障排除。我檢修的煤機,還沒有影響過生產呢!這點,請領導放心。”丁朝陽非常自信。
“一名好員工培育需要3年,一名好師傅沒有5年出不來。一名技術大師工匠,需要十年磨一劍。”焦殿志對張金鐘說,“企業發展需要人才來推動。我們要處處關愛這些‘技術大師’,崗位上這樣的人才多了,我們的效益才能更好。”
“現場管理,不是淺層的、靜態的、線性的,而是多元的我、細微的、變化的,如果用放大鏡、望遠鏡和顯微鏡來觀察研判,就容易找到破解之道。”焦殿志說。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