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礦集團11對礦井全部取消夜班生產見聞
“我們取消煤礦采煤夜班生產,不僅是措施,更是結果。”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能源棗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滿慎剛對記者說。滿慎剛在山東代表團討論時,也幾次介紹了該集團改革傳統生產模式、取消夜班生產情況。
自
下面,讓我們隨著時間的足跡,一起見證棗礦11對礦井取消夜班生產的改革之旅,盡情分享煤礦的春天吧!
這一天,山東能源棗礦集團付村煤業公司在全國率先取消采煤夜班生產,從而拉開煤炭傳統生產方式的大變革。
從
作為取消夜班的發源地和踐行地,該公司將生產布局由短期安排改為長期安排,構建了“大接續”格局,始終保持一個具備日產萬噸能力的主采工作面,將生產接續引入最佳布局、良性循環。實施裝備升級,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電液控綜采支架、新型采煤機和配套的運輸機,可將
班次少了,效率高了,職工待遇也水漲船高。職工張海嶺說,以前他一個月的收入不到7000元,現在8000元以上。更高興的是,現在他每天都能睡個好覺、并陪伴家人。
三河口礦業公司自
該公司為取消夜班生產,加大裝備升級,投用了大功率綜機設備,在端頭及兩巷使用了超前支架代替支柱,升級了集中控制系統,降低了勞動強度,縮短了循環時間;選拔技術水平較為突出的人員組成維修小組,提高了設備檢修維護水平,降低設備故障率;優化生產系統,實施了井下煤倉擴容工程,提高了存儲容量。
夜班時間段是人最疲勞時間段,也是多年來安全事故的易發時間段。取消夜班生產后,實現了產量不少、效益不降,尤其是符合人體科學的作息規律,使員工得到充分休息,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安全隱患,從客觀上為礦井實現長周期、高水平的安全生產又增加了一道保險。
他們按照“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思路,在16115工作面裝備了山東省首臺套薄煤層智能化采煤機組,僅需60名職工即可完成當天的正常生產。較傳統工作面減少崗位工70余人,勞動用工壓縮56%,回采工效達每工48噸以上,人均工效增幅195%,年可減少人工成本支出約900多萬元,做到了綜采工作面“有人安全巡視、無人跟機作業”。
薄煤層自動化綜采裝備的成功升級,工作面采高基本能控制在
自動化“無人”機組全部進行遠程操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單面日產量達到3000多噸,月產量達到9萬噸,較傳統裝備工作面產量提高一倍以上。由此年增效4300余萬元,一舉扭轉了礦井連年虧損局面。
滕東煤礦作為強沖擊地壓礦井,始終堅持無人則安理念,
為保證安全順利取消夜班,他們在3下113綜放工作面投入一組端頭支架和3組邁步式自移巷道超前支架,實現邁步式自移和工作面端頭與巷道連接區安全、高效支護,減少了運輸順槽超前維護人員,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增加了安全系數,實現了高效支護。對主排水系統、壓風系統、主通風機、主提升系統、主運輸皮帶巷集控系統、輔助運輸等系統機電運輸機械化自動化升級改造。嚴格落實設備點檢制度,加強設備維修保養,對采煤機、工作面輸送機、順槽轉載機和皮帶機、支架、電器設備等明確包保責任人。
取消夜班生產實現了減班不減產,采煤人均工效由18.10噸/工提高到23.65噸/工,提升7.76%。以前采煤人手不夠用,現在反過來了,采煤人員出現富余,一些人支援掘進、機電安裝等工程。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