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煤礦實現“取消夜班+周日集休”
生產時間由三班變兩班、7天變6天,通過裝備升級、優化生產系統、調整勞動組織,做到減時不減量、減班不減產、安全有保障
從9月1日起,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濱湖煤礦全礦實現“取消夜班+周日集休”。
濱湖煤礦是薄煤層礦井,在去年實現采煤專業取消夜班生產、掘進專業周日集中休息的基礎上,通過推進裝備升級、優化生產系統、調整勞動組織,全礦實現“取消夜班+周日集休”。
智能化生產打基礎
“我們充分發揮智能化設備的優勢,制定詳細的規劃措施,全面落實‘壓茬’管理,重點抓實生產工序優化,提高設備運行質量和生產效率。”該礦礦長鄧濤說。
該礦持續優化采掘、輔助、提升等系統,不斷提高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促進采煤、掘進等專業協同有序銜接。
該礦采煤工作面全部使用薄煤層智能化采煤機組。井下監控中心可對采煤機、液壓支架等設備進行集中控制,地面調度中心可對設備進行一鍵啟停控制和遠程干預操控。他們推廣應用了遠距離供液、供電,工作面順槽使用單元式巷道支架,探索應用注漿錨索支護工藝,使產能得到充分釋放,單產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該礦加快建設高效快速掘進線,推廣應用挖掘式裝載機、氣動連網機、風動扭矩扳手等,掘進效率提高30%以上。他們對井下中央泵房、采區泵房、運輸皮帶進行遠程集控改造,實現地面遠程操控、井下無人值守。他們對南翼煤倉實施擴容,主井2號煤倉啟用后,井下儲存能力提升到7700噸,可滿足兩天的生產儲存需要,為全礦實現“取消夜班+周日集休”奠定了基礎。
該礦加大設備檢修力度,成立設備運行督查維修小組,建立機電設備“包機到人”制度,分班次、分崗點、定人員,每天對設備進行全面檢修,增強了設備運行可靠性,提升了設備使用效率。
精細化管理助落實
鄧濤介紹,該礦在不打破原有安全生產管理秩序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收工和開工期間的安全生產精細管理,做到“停得下來、開得起來、開停有序、高效運行”。
該礦制定了《濱湖煤礦全礦井“取消夜班+周日集休”安全生產保障實施方案》,分專業、分系統、分單位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每天中班收工后,他們將全礦工作面液壓支架、綜掘機、電氣設備、排水系統、通風系統等調至最佳狀態。夜班和周日集中休息期間,礦值班人員和科室、區隊值班人員被納入兼職救護隊管理,作為預備隊員保持24小時手機開機,井下各重要崗點每天、每班都有專人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恢復生產前,由該礦安監處牽頭,基層單位跟班管理人員、班長、跟班安監員對各區域、各崗點進行聯合復產驗收,確保無重大隱患后方可組織施工。他們嚴格考核開工時間,將提前開工和延后開工均納入結構工資考核;生產時,合理優化生產工藝工序,在作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發揮設備和人員效能。
人性化服務保運行
濱湖煤礦通過人性化服務,激發職工的內生動力,確保“取消夜班+周日集休”生產模式安全有效運行。
他們對浴池、更衣室環境衛生進行動態考核,確保職工上井后隨時能洗上舒心澡;啟動職工宿舍改造工程,實行樓長式管理,改善職工住宿環境;每月拿出近20萬元作為職工就餐補助,定期對職工餐廳的飯菜質量、環境衛生等開展重點檢查,推行職工代表“體驗式”巡查,督促提升飯菜質量和服務質量。
該礦合理調整井下人行車和通勤車發車時間,在通勤車上設立兼職義務安全協管員,嚴格限定通勤車的行駛速度,確保職工“安全到礦、平安到家”。
“實行‘取消夜班+周日集休’后,生產時間由三班變兩班、7天變6天,通過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做到了減時不減量、減班不減產、安全有保障。”鄧濤說。
(摘自《中國煤炭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