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徐礦集團本部礦區資源枯竭,先后關閉18座礦井,僅2016年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就退出6座礦井、涉及職工2.1萬人。徐礦集團充分發揮技術、人才、品牌等優勢,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以技術管理為主的服務外包,把人員“包袱”變成創效財富,把無形資源變成戰略資源,把成熟勞動力變成高效生產力。
2018年7月27日,徐礦集團、中鋼國際聯合體與土耳其波亞克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承包波亞克煤礦工程,主要負責煤礦的運營和培訓工作,合同總金額約7300萬美元,合同期限3年。這是徐礦集團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人才優勢,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推動品牌技術增值創效的又一次成功實踐。8月8日,徐礦集團三河尖煤礦召開創業發展動員大會,選拔99名精兵赴土耳其創業,4名管理及工程技術人員已經先期抵達開展前期工作。
目前,徐礦集團正在加大埃塞俄比亞、塔吉克斯坦、俄羅斯、南非、越南等國際能源市場的開拓力度,著力開創國際產能合作新局面,打造國際能源綜合服務商。
截至目前,徐礦集團擁有境內外煤礦服務項目12個、電力運維項目5個,實現營業收入7.6億元、利潤1億元,探索出輕資產運營的嶄新路徑。
服務外包啟幕
1988年7月,徐礦集團首次跨出國門承包菲律賓波利略煤礦和圣保煤礦的工程項目,拉開了服務外包的大幕。如今,一批批徐礦職工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奔赴“一帶一路”沿線的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國,憑借復雜條件采煤技術、超超臨界火電建設運營技術,用勤勞和汗水為企業創造了效益,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孟加拉國巴拉普庫利亞煤礦位于西北迪拉吉普縣巴拉普庫利亞村,是孟加拉國現有唯一一座現代化煤礦,承擔著該國西北部地區能源供給重任。徐礦集團承包該礦13年以來,共生產原煤980多萬噸,促進了地方經濟增長,培養了該國第一代煤礦工人,得到了當地政府、中國駐孟加拉國大使館和英國監理公司的高度贊譽。
該礦2005年2月建成投產。作為該國國內第一座煤礦,沒有煤礦開采經驗的業主決定將礦井對外發包,依靠別國技術采煤。2005年6月,徐礦集團和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組成的聯合體與業主簽署《巴拉普庫利亞煤礦生產技術服務合同》。當年9月,聯合體接管礦井生產技術管理,該礦正式開始生產。
該礦地處亞歐次大陸,屬于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濕熱多雨,尤其是井下,高溫、高濕、涌水量大。資料顯示,井下涌水量最多時達到2300立方米/小時,工作場所溫度在30攝氏度以上,濕度100%,分層開采極易自然發火,沖擊地壓長期伴隨。加上1100多名當地工人素質參差不齊,安全管理難度大。
面對復雜地質條件,項目部的干部職工探索出全員參與、全過程管控、全方位預防的安全管理模式。中方職工按照責任范圍繳納安全風險抵押金,1100多名孟加拉國職工與320余名中方職工簽訂聯保互保責任書。
除了自主管理,還必須依靠監察部門的安全督查。職工們對安全管家蔡文明愛“恨”有加。“恨”的是,他對任何“三違”行為從不講情面,只要違反規定,一律追查到底;愛的是,嚴管嚴控取得實效,人人享受到安全紅利。
蔡文明是項目部安監部副經理,干了21年采掘工作的他深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須嚴明安全紀律。曾有受罰人員當面問他:“這是在外國,遠離本部千里之外,那么認真干嗎?”他反問:“罵聲與哭聲,你愿意聽哪個?”質問他的人默不作聲。
“喬報司,帕羅的(喬經理,好樣的)。”業主工程師浩克對喬栓緊由衷地豎起大拇指。
喬栓緊是綜采一區區長。2005年初,36歲的他來到了巴拉普庫利亞煤礦。1210D工作面過張裂帶期間,涌水量很大,支架間的水碳清理異常困難。職工長時間浸泡在水里,全身上下都是煤泥漿。作為管理干部,喬栓緊一蹲就是6小時,成功解決了難題。
徐礦集團“十佳黨員”、運輸工區區長吳兵紅,只要項目部安排,隨叫隨到,經常是下班路上被召回,端起飯碗又放下,脫衣上床又起身。2018年2月初的一個小中班,三部機頭連接裝置出現異響。接到調度指揮中心的指令后,剛洗好澡的吳兵紅立即換上潮濕的工作服直奔井下,直到問題解決后才離開現場。
商務主辦張田、徐月夫婦不到30歲,幾年來以礦為家。2016年,徐月跟隨張田來到項目部。這里生活清苦單調,一些年輕人來了又走,最短的只待了1個星期。今年1月28日,張田和徐月回到家鄉,簡單布置了一下自己從未住過的新房迎接新年。10天后,因工作需要他們又要返程。別人春節往家趕,他們春節離家鄉。在臘月二十七這天,他們回到了項目部,和192名徐礦“家人”一起過春節。
很多感人的故事
早在1993年,32名徐礦集團電力技術骨干就走出國門,成功承攬了巴基斯坦拉克拉電廠的商業運行和技術服務指導項目,受到巴方的高度贊揚。如今,徐礦集團承攬了馬來西亞古晉電廠、孟加拉國巴庫電廠,以及雅慕娜電廠等40余家電廠的商業運維項目,足跡遍布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印度、土耳其等國,從事電力服務外包人員累計達1000余人次,服務時間累計達300多個月。
徐礦集團以雄厚的實力和優質的服務贏得了良好的市場信譽,打出了徐礦品牌,也涌現出很多感人的故事。
2018年1月27日,正值孟加拉國希拉甘杰電廠二期聯合循環機組168小時性能試驗及可靠性運行階段,副值房寶成在巡檢中發現2號機組高壓調節門波動,帶動EH油管道劇烈震動,管道活節部位出現漏油現象,他立即把情況匯報給項目部主值謝世海。情況緊急,謝世海沉著分析,判斷由于調節出現問題,造成節流引起的震動。于是,謝世海馬上向調試人員建議全開調門。調試人員采納了這個建議,隨后調門波動及管道震動現象消失。由于其判斷準確、處理果斷,成功消除可能因震動大引起跳機的重大安全隱患,謝世海因此受到了項目部的表彰。
2012年,劉廣東被派往孟加拉國巴庫電站做技術指導。
“家里有我,放心吧。”他的妻子支持他外出創業。
“家里擔子壓在你一個人的肩膀上,如果需要我就回來。”當時,劉廣東的女兒正處于小升初的關鍵時期,劉廣東放心不下。為了讓他在國外安心工作,妻子咬牙堅持。這一堅持就是整整6年。家里水管、燈壞了,夫妻二人就連上視頻,劉廣東遠程教妻子如何修理。
直到劉廣東回國,妻子才告訴他,有幾次自己發燒到40攝氏度不能走路。劉廣東的母親年邁,身體不好,兒子一出去就是6年,照顧老人的重任也全部壓在妻子身上。每天,妻子除了要照顧女兒還要照顧老人,陪老人嘮家常。年邁的母親時常想念在國外的兒子,妻子就打開手機,讓他們視頻。每每看到妻子把母親照顧得那么好,劉廣東對妻子的愧疚又多了幾分。
剛到馬來西亞的時候,炎熱的天氣、蚊蟲的叮咬使很多職工水土不服。項目部地處荒無人煙的原始森林,辦公條件惡劣。30多人擠在一間只有幾十平方米的板房里,每天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供水不暢,僅有的2臺空調不間斷罷工。但是,這些都阻擋不了年均46歲老將們創業的激情。他們克服身體的不適,認真勘查現場,一步一個腳印做好機組投產前的技術準備工作。
高山,開始自學英語,老花鏡、放大鏡成了工作必備品;王思艷,父母病臥醫院沒有動搖她留下來的決心,現場有她忙碌的身影;鄭軍,由于工作勞累過度,舊疾復發回國治療,臨行前表達了治愈后仍然要繼續戰斗的決心。
看到業主方仿真機系統已初見模型,項目經理張輝與仿真系統安裝廠家溝通,很快得到了對方認可并許可其提前進入仿真現場,為整個項目部工作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每天把工作帶回“家”是張輝的習慣,簡陋的桌椅、擁擠的宿舍就是他下班后繼續工作的場所。
此外,近年來,項目部克服語言障礙,為業主方開展專業培訓250余場次,孟加拉國職工的技能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打造服務外包產業
“要把服務外包作為一個重要產業來發展,在規模層次、效益水平和品牌形象上實現高質量,真正把服務外包產業打造成企業的支撐、行業的典范、全國的樣本。”2018年8月7日,徐礦集團召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大會,對服務外包產業作出新定位、新部署。
未來,徐礦集團將以煤礦為基礎,帶動其他服務業創新模式、多領域延伸,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發展。該集團將拉長上下游產業鏈,向建設、托管、運營、維護全產業延伸,并拓展到工程施工、災害救援、物業服務、醫療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等產業領域,通過協同化、融合化發展,最大限度把要素資源轉化成創效財富。
為保障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徐礦集團加大支持力度,在干部使用、工資收入、后勤保障等方面給予優先待遇。
徐礦集團要求,同等條件下服務外包干部優先提拔任用;優秀的創業干部,可任所在單位班子成員或享受班子成員職級待遇;特別優秀的干部,可提拔到生產礦井任相關職務。堅持“效益優先”和“鼓勵激勵”原則,同等效益情況下按照國外高于國內、異地高于本部的原則,落實創業創效優先的薪酬分配辦法,提高服務外包創業人員收入水平。建立創業職工家庭檔案,完善外出創業職工家庭服務常態化機制,在其家庭成員就醫、上學、法律援助以及其他生活方面提供幫助,在評先晉級、療養休養、后勤生活、文體設施等方面向服務外包干部職工傾斜。
(摘自《中國煤炭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