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煤礦 孟苗
講起“忠誠”這兩個字,不自覺地生出肅穆的感覺,腦海里浮現出的是嚴肅的面孔、黨旗前舉起的拳頭、國旗前莊嚴的敬禮和那些錚錚的誓言。但在這個價值取向多元化、就業選擇趨利化日漸凸顯的時代,我們似乎看到的更多的是頻繁的炒魷魚、跳槽和下崗分流等社會現象。
忠誠,似乎面臨著現實環境擠壓下衍生出的思想觀念特別是人生價值觀的嚴峻沖擊和挑戰。我們到哪里尋覓忠誠?這個時代是不是還需要忠誠?有一天我們會不會為自己今天對忠誠的堅守而悔不當初?
看了以下的部分,或許你心中會有一個答案。
我端詳著照片上那張堅毅英俊的面孔,耳邊響起的是事發次日凌晨三點多鐘獲悉噩耗后潘一恒家中發出的響徹整個小區的慘痛哭聲。那是潘一恒的妻子和只有7歲的兒子面對天塌地陷般家庭災難的無助悲號。而這些,潘一恒再也無從聽到。聞者無不落淚。
你摟抱著死神跳進萬丈深淵,拋卻了愛妻嬌子的深情眷戀,把生的希望留給這浮世人間。動力源自何處?不就是那份對職業對工作對良心的忠誠嗎?
忠誠可覓。
國家,需要忠誠于她的人民和軍隊。否則,岳飛的“精忠報國”和楊家將的千年悲歌不會傳唱到今;政黨,需要忠誠于他的領袖和黨員。否則,我們的新中國不會在狼煙四起、滿目瘡痍的一片焦土上巍然崛起;企業,需要忠誠于他的干部和員工。否則,他將在市場大潮中被卷入漩渦最終沉覆。我們作為企業人,企業垮了,完卵何在?
所以,忠誠在形成個人高尚思想道德素質的同時形成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形成國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會極度重視和需要忠誠。
忠誠,永遠是一個人最閃耀的標簽。不管你從事過多少份工作,不管你接觸過何等樣人,你表現出的忠誠都是你身上最被人認可的高貴品質。忠誠不僅僅是在“危難之時顯身手”的特殊境況下體現出來,更多的是在平時一點一滴的舉動中。保衛科一名平凡的經警每天默默地把運煤車輛拋撒下的煤打掃起來并通知鏟車送回煤場,這是“顆粒歸公”的忠誠;防汛值班24小時蹲守,家中孩子無人照料就帶到單位,讓孩子睡到沙發上,雖屬無奈之舉,卻也是“堅守崗位”的忠誠。你只有付出自己的忠誠,才能贏取社會、單位和他人的尊重。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不要抱怨自己沒有好的機遇沒有好的待遇。機遇和待遇都是留給忠誠的人的。這份工作也許辛苦,也許報酬微薄,也許不合你的志趣,但是只要你還在做這份工作,你最好還是保持你的忠誠,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地做好它。將來有一天也許你會離開這個崗位,但是平素養成的敬業精神和忠誠價值觀將會在新的工作中讓你大有斬獲。阿爾伯特•哈伯德說:“如果能捏得起來,
所以,落實到個人的發展和自我實現來說,也是需要忠誠的職業品質和操守的。
那么,最后一個問題,從現實的考量來說,我們會不會為了今天的忠誠而在明天萌生出無盡的悔意?
那么,你可以問一問張前東。
張前東,2002年“感動中國”人物;200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獲得者;200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這一串閃光的榮譽稱號背后是什么呢?同樣是忠誠。
作為嘉賓,站在60周年國慶大典觀禮臺上的張前東心潮澎湃。這時的他已經由當初進城務工的農民礦工升任魚田堡煤礦副礦長。談及他的英雄壯舉,他說:“想到井下還有這么多人,如果能救大家出去,自己送命也值了”。回想起在生死存亡的瞬間作出的抉擇,張前東說他今生無悔。
我想,張前東的“無悔”是對忠誠價值的最終肯定,哪怕這種選擇有時候需要付出的是自己的生命。張前東詮釋了忠誠,忠誠成就了張前東。
相比之下,在汶川地震中拋開學生獨自逃生的“范跑跑”之流永遠不會理解這是什么樣一種精神。他應該在“忠誠”兩個字前感到臉發燒——如果他還會臉紅的話。他盡可以為自己辯白說自己有逃生的權利,他不需要什么忠誠。但是如果他在潘一恒的車上或者在那獲救的63名礦工中間,他不會這樣理直氣壯地無恥。
所以,忠誠雖然需要我們的無私付出,卻不會讓我們在日后有任何良心上的不安和后悔。它帶給我們的是安心、尊重和榮耀。
忠誠,一個神圣的字眼。無論何時,“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