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只不停旋轉的陀螺,雖忙碌卻盲目,看似堅強卻也牽強。人生路漸行漸遠,有誰,還曾記得初心的模樣?有誰,還曾記得年少時的執著?
如同平常一樣,這也是一個普通的夜晚,卻因手捧一本女作家張抗抗的散文集《北方》而思緒萬千。記得讀書的時候我就非常喜歡她,因為作者的妙筆生花總會讓引起共鳴的讀者心里燦若艷陽,溫暖與慰藉讓那一段青蔥歲月可回頭、可回味、可回縈……那時的自己,是學校廣播站的編輯,在女文青的路上走得急迫而又堅定。當時最時髦的事情莫過于在宣傳櫥窗里貼上一張照片,下邊寫上一句座右銘,類似于現在各種社交軟件上的個性簽名。我的座右銘便是:“奮斗并不僅僅是為了成功,奮斗使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當然,這句曾經激勵我、鞭策我的話也是出自于女作家張抗抗。
那時,通往女生宿舍的一排小店鋪里有一間是專門出租各種圖書的,借閱一本書每天五角錢。不記得當時是不是為了省錢,反正一本大部頭的書我常常兩天就能看完,一目十行,囫圇吞棗,可是讀書的熱情卻是真真切切的。最不喜歡的是外國小說,拗口的人名分不清誰是誰,晦澀的情節讀不懂哪是哪,卻也是以極快的速度生吞活剝。現在想起來都會讓自己非常感動,僅僅是為了當時自己的那種如饑似渴深入典藏,迫不及待升華靈魂的行為。后來工作了,經濟上的獨立,讓我完成了從借書到買書的轉變。嫌棄借的書臟,借口自己喜歡聞新書上的墨香,我以愛讀書的名義購買了很多很多書,可如今,成套成套的書塞滿了整個書櫥,卻再也沒有一本書能塞進自己的心里。
總覺得來日方長,總以為心會沉靜,卻在浮躁中明日復明日。虛度的韶華,日漸干癟的靈魂,這個面目全非的自己可還敢面對舊日的承諾?欠自己一個幸福的模樣,欠人生一個深邃的思量。
最近,各種有關讀書的節目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人停下匆匆的腳步,在書海中遨游長養心智。總有一本書甚至一個情節、一句話,能直抵心靈最深處,讓混跡于喧囂塵世中的靈魂得以洗滌、得以救贖,那幾經耕耘的心田之上,是否已經祛除蠻荒,開始萌發一絲絲綠意?
文字擺渡,我們終將上岸……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