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今年70歲,在農村呆過58年,定居城里已12年,無論生活在城里還是農村,母親一直不改“單純、善良、真實”的生活做派,受母親的影響,我也是爽快、忠厚、耿直的個性。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有句名言——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而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名言更生動——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
我國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中有“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的說法;另外,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秧。”等也都是我國古人先賢總結的崇善經典。
這說明,無論古今中外,善良都是人最重要的品質。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美麗、最讓人感動的那一縷。
上周五晚上,母親叫我給她幫個忙,我回頭一看,母親床上有一摞捆得整整齊齊的衣服,“媽,您老這是要干嘛?”“這些都是我穿不著的舊衣服,想捐出去,今天下午到咱小區‘衣舊有情’捐物箱那試了試,怎么都放不進去,你會放,你替我送過去唄!”“這是做好事,必須去!”我數了數,足足有21件,而且每一件都洗得干干凈凈。一摞整潔完好的舊衣服所映襯出的是母親那顆善良的心,是母親釋放出的善意。
其實,社會上需要良善,生活中少不了善良,而且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就越多,人生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昨天下午,我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位收廢品的老人,看上去有六十多歲,由于她的三輪車顛簸得厲害,致使車上的一沓紙箱掉落地上,我正好路過,順手幫她揀了起來,并與她一起把滿車的廢品勒了勒又重新捆了一遍。
她連聲道謝:“
看到這,我的心震撼了。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只感恩那些看得見的愛心,而常常忽略了這些看不見的善舉。然而,正是這些小善的釋放才使得我們的道路變得更加平安順暢、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友愛。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從釋放小善開始,從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給他人捐款捐物是釋放小善,給路人“幫個忙”是釋放小善,給同事朋友提供援助是釋放小善,給區隊班組解決難題也是釋放小善,見義巧為救人一命更是釋放小善……
我不是愛出風頭的人,但在單位培訓期間我發現工作人員忙不過來,我習慣性地端起攝像機進入工作狀態。為此,很多同事說我是主動自發,說我樂于助人,說我精神可嘉,說我有團隊意識……而我覺得很自然,是“善良”的真我表現,是在瀟灑地“釋放小善”,無它。
今年3月5日至6日,我們濟礦集團陽城煤礦開展了“衣舊有情”公益募捐活動,用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精神,該活動共收到舊衣物2000余件。這一實例說明了什么?說明陽城煤礦干部職工在組團“釋放小善”。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一份感動如花瓣,絢麗生命的春夏秋冬;釋放小善,收獲快樂,每一份善良如雨露,浸潤生命的純美高貴。
毋庸置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善是可以傳染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次援疆行,一個小小的善舉,瞬間便會點亮晦暗陰冷的心房,像春日的陽光一樣明亮溫暖。人生路上用一顆善良的心來對待生命里的際遇,生活就會變得處處明媚,日子就會天天快樂;職業生涯中用一顆善良的心來對待工作中的一切,工作就會變得處處溫馨,職場就會天天舒爽。所以,我們不妨從釋放小善開始,而且永遠都不要忽視微小的善,因為人人釋放小善意,天天做出小善舉,家庭和睦、企業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做出善舉,享受愉悅;釋放小善,收獲大愛,是人之幸、家之幸、企之幸,也是國之幸,更是世界之幸、全人類的福氣!
■ 集團機關 王傳鈞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