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退休老政工干部講安全故事之一:
安全千日好,一松事故生
我首先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安全第一”的口號最早是誰先提出來的?
早在110多年前(1906年)美國的一個大資本家煤礦企業的老板提出來的。在那個年代,美國的煤礦企業的老板重生產、輕安全,重效益、少投入,事故頻繁發生,工人的生命沒有保障,導致許多礦工不愿下礦了,造成煤礦招工難。有這么一位聰明的煤礦老板,為了招工,就在大門口打出了:我這個礦是“安全第一”口號。到了1912年,日本把安全第一的口號在全國推廣。而我們國家在1953年春節前,周恩來總理去河北省行徑煤礦慰問檢查時,在井下對工人們說:“大家要安全第一、要預防為主”。到了1995年我們國家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當作黨的安全生產方針第一次寫入了煤礦安全規程。大家說究竟是效益第一還是安全第一?對這個問題在當時一些安全專家們爭論不休,最后大家統一了思想,一致認為:效益第一是無可非議的,安全第一是從人的生命價值觀念提出來的,是從人的生命出發提出來的。
物的不安全狀態發事故的因素很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設備的不斷更新(從落陵礦的木支柱、金屬支柱、單體支柱、到現在使用的液壓支架)成了鋼鐵工作面,使設備更具有安全可靠性。為什么還會出事故呢?據分析: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或操作者對工作失誤造成的;是人的安全意識差,執行規程制度不認真;圖省事怕麻煩,對設備維修檢查不認真;監督檢查不到位;設備存在的缺陷和現場不安全的隱患沒有及時有效控制造成的。從老落陵礦到現在據統計80%死亡的事故發生在中、夜班,特別是中班的十七點以后和夜班一點到早上八點前,個別職工急于干完活后升井,現場工作人員精力疲勞,把“安全第一”放在了腦后,這段時間內,現場管理干部少監管失控,是事故易發階段。
什么是失誤呢?
當人的能力低于那個時候的要求為不安全行為,這種不安全行為就叫做失誤。
一是決策失誤(也叫系統失誤),一個企業靠什么來運行?靠的是一張圖紙,圖紙設計錯了,你的技術決策錯了,決策錯了無法補救,時間過去了。如:2015年天津發生的爆炸事故,164人遇難,8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5億美元。交通部門、公安部門、安監部門都同意辦了經營許可證、安檢合格證;再就是
二是評價失誤,評價錯了,評價不認真帶來整個過程的失誤,如:落陵煤礦曾經發生過一起煤倉埋人死亡事故。由于大矸石堵住了漏煤眼,放不出煤來,用炸藥放了幾次炮,仍沒放通,幾名職工一商量決定用幾根繩子拴住一名職工的腰下去把矸石搬開,人下去后一搬矸石,煤倉四周的煤——“嘩”,把他埋在了煤里,當場死亡。這次事故的發生是安全意識差,沒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現在我們還有一些人,做錯了,違章了找領導下不為例,給違章者開綠燈。
三是工序失誤。有很多事故是管理混亂造成的,頻繁地調換工種操作不熟練造成的。如:2002年10月,某局電力總公司高壓線路隊在電線桿上加裝柱上真空開關,在安裝接地線時,違章操作,造成一人觸電死亡。是沒有按照工作票和操作票的要求停電,也沒有驗電便私自掛上接地線,安全意識差,基本的操作規定沒有執行,安全管理混亂造成的。
四是作業失誤。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如:1983年落陵煤礦有一名皮帶司機×××死亡事故,他在井下開著皮帶清浮煤時,礦燈頭搭在肩膀上,礦燈頭被正在運轉的皮帶卷入了滾筒,×××當場擠死。
日本人上班前見面打招呼:“安全”。而我們的職工見面打招呼是家常里短,問寒問暖。
我們絕不能對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安全千日好,一松事故生,因此,我們不能憑經驗、碰僥幸,事故都是在瞬間疏忽造成的。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