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砥礪奮斗的四十年,祖國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變。四十年的上下求索,四十年的開拓創新,四十年的心血汗水……如一幅巨大的畫卷在眼前一頁一頁翻過,讓人蕩氣回腸,感慨萬千!咱老百姓不說國家發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說在經濟上、軍事上、國際地位上得到了多么大的提升,咱就說說咱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元素組成了我們瑣瑣碎碎的日子,我們對這些感觸最深,也最有發言權。生活的幸福與憂傷,與它們葉脈相連,息息相關。吃穿住行是我們生活的交響曲,哪一個音符不到位,或跑了調都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極深的影響。
衣食住行,先從衣說起吧!
四十年前穿衣要布票,沒有布票有錢也買不到。所以那時穿衣非常緊張,常常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破了縫縫補補老三穿,俗稱拾二水,拾三水。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服補丁羅補丁,像老和尚穿的百衲衣,家家都如此,誰也不笑話誰。布是土布,非常的粗糙,只有家庭孩子少的,條件好的才能穿上洋布!
那時衣料的顏色也很單調,黑青灰白,或大紅大綠大紫,男男女女所穿的基本上就是這幾種顏色。所以軍綠那時成了年輕人時髦的追求,想方設法,求親告友都要弄一身軍裝穿穿。卷起袖子,露出里邊的白線鎖邊,在伙伴跟前吹牛顯擺。記得有個哥哥在部隊當連長的伙伴指著身上的新軍裝說:“這是的確良的,只有當官的才能穿,穿十五年都不會破爛!但如果不穿,放十五年也會爛”,說的我們一愣一愣的,雖然不知真假,但當時對他還是很羨慕的。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就那么幾身衣服,春秋天的衣服混穿,夏天褲頭背心或短袖褂頭,冬天沒有貼身內衣,就一個“光腚襖”,最多只穿一件白布褂子(或是一個假領子),領子都是黑油油的 ,因為那時冬天很少洗澡,一個縣城也就一家澡堂,就一件衣服又沒有個替換,怎么能不臟呢?農村稍微好一點,特別是家里種棉花、養綿羊、長毛兔的(當然都是偷偷的養,偷偷的種,抓住了就當資本主義尾巴給割了!大會斗,小會批,游街,貼大字報,鬧得滿城風雨,名聲掃地,一般人也不敢嘗試!那時有句俗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自己手工攆線,織一件毛線衣,買上一包洋紅或洋綠染上顏色,那就“光棍”的很!不亞于現在暴發戶穿金戴銀時的感覺!
食
那時吃的東西用現在的眼光看都是綠色天然的食品,全是粗糧。高粱地瓜谷子玉米,到了麥收季節才能吃上幾頓麥子做的煎餅,饅頭,面條,都是粗面做的,不去麩子皮的面,即使這樣也不夠一年吃的,所以日常要搭配一些野菜。母親經常給我們講孫中山的故事,說他雖然出生在富貴之家,但從小就和他家的長工們,吃一樣的飯食,“青菜豆腐”(就是野菜里邊放一點砸碎的黃豆,用水煮熟了吃)吃個飽,教育我們要艱苦樸素,勤儉持家。
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一個星期(五天)帶三十個煎餅,一天三頓,一頓兩個定量吃。春夏秋一律的“老太太噘嘴——咸菜”,因為魚肉菜一是吃不起,二是天熱菜容易變質,學校離家遠,住在學校里,一個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所以只能吃咸菜。有時母親在炒咸菜時放一點細細的肉絲,那個味道至今還覺得香美。冬天帶一些用肥肉或小草魚做的蘿卜白菜,有的同學帶一小罐頭瓶豬油,白白的如奶酪,用開水泡煎餅時,戳上一筷子,吃的吱咂有聲,滿口噴香,看著很饞人的。
記得一九八零年,我們船隊運煤到南通狼山,卸貨期間坐輪渡到上海游覽,由于沒有上海糧票,到處買不到飯吃,只好在商店里買“華夫餅”充饑。沒有介紹信住不上旅館,在外灘的長椅上睡了一夜,一夜被巡邏的民警盤查了好幾次,別提有多尷尬了!
住
那時城里沒有自己的住房,一律是單位的宿舍,筒子樓或是大雜院,幾家住在一起,共用一個廚房,一個水龍頭,一個廁所,到處堆的都是煤球蘿卜白菜。
農村一律的泥草屋,窗戶小的可憐,大白天屋里也是昏黑一片,房間又窄又小,一間屋也就十一二個平方,這個比起城里很不錯了,那時城里困難戶一家三代住一間屋,朋友們想想怎么住啊(所以當時流傳:七級工八級工不如社員一溝蔥),雖然家家戶戶住的都是這樣窘迫,但也一樣過得熱熱鬧鬧,有滋有味。當時人們要求不高,能吃飽穿暖,不睡露水地就很滿足了,不知道還有什么更美好的生活。
上學時住宿的條件尤其艱苦。沒有床,打地鋪,鋪的是自己從家里帶的麥草織的柵子。冬天沒有暖氣,沒有爐子,第二天一早臉盆里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毛巾硬邦邦的和冰棍一樣硬,一折就斷了。為了抵御寒冷,許多同學睡在一個被窩里,互相取暖。沒有餐廳,沒有飯桌,在宿舍里吃。同學們在鋪頭前用磚頭壘個臺子,蓋塊水泥板在上面吃飯。有懶惰的同學刷碗水順手倒進磚縫里,時間一長,就生出許多屎殼郎來,像坦克一樣滿屋亂爬。那時人的抵抗力特強,就這樣的環境也沒見哪個同學生病,真是環境造就人啊!
行
一九七八年之前農村幾乎不通水泥路。就是一零肆國道也是沙石路,遇到下雨天,泥濘難行,“車轍溝”足有二三十厘米深,沒有公交車,有自行車的人家也很少,出門多是步行,我們上學都是步行,十幾公里的路,一群同學,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不知不覺就到了,沒人抱怨辛苦。
記得上班第一年,公司從淮安買的兩九五柴油機托運到了徐州火車站,如果租車運輸需要一百多元,公司不舍得花這筆錢,我們幾個青工自告奮勇地用地排車去拉,來回一百多公里,第三天下午三點多就運回了單位,下班前還參加了一場籃球賽!
那時的火車也很慢,我和姐姐到牡丹江二姨家去,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人擠人,到處都是酸臭味,上個廁所都擠不過去,別提多遭罪了!當時我就發誓再也不坐火車出遠門了!
你看,現在的交通多么的發達。高速、高鐵,密如蛛網,說走就走,連農民工都坐飛機出行了。如今走得快捷方便,住得寬敞舒適,吃得營養美味,穿得品牌時尚。與四十年前相比,真是恍若隔世,那時就是想破腦袋也想象不到能過上今天這樣現代化的好生活啊!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