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誠心、細心,感知文字的魅力
7月2日,我參加了集團公司組織的通訊報道員素質提升培訓班。整整一天,兩位老師的課生動活潑,妙語連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我了解了更多新聞寫作方面的要點,也讓我對新聞寫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我對這次培訓的體會:
一、做有心人,轉換角度,跳出固式思維。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有的時候想寫點什么的時候苦于沒有題材,總覺得每天發生的都是重復平淡的事,沒有什么好寫的。其實,橫看成嶺側成峰,我只是沒有嘗試從不同角度去看世界。正如逄主任講課時提到的,在別人都已經報道了無數次航天英雄楊利偉多么偉大多么英雄的一面時,他另辟蹊徑,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讓我們知道了英雄原來也是普通人,也會有壓力,也會害怕,還原了楊利偉真實的一面,讓我們看了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更加打動人心。所以,要想寫好新聞,就必須要做個有心人,“平常中看出不平常”,才能抓住讀者眼球,讓人耳目一新。
二、以誠相待,真實反映,平凡中體會真情實感。新聞寫作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新聞稿件不一定非要多么有深度,但一定要真實、真誠。如逄主任分享的北川地震期間的實地采訪,如果不是一路跟隨、同吃同住,很難體會援川醫生面臨怎么樣的考驗,平凡寫實的語言讓讀者看了更能引起對援川醫生們的敬意。如果沒有深入一線,可能只能憑想象寫著“在艱苦的條件下....”,也打動不了人心。所以,要想寫好新聞,就必須要不怕麻煩不怕吃苦,只有到過現場,深入事件本身,寫作才有底氣,文字才有靈氣。
三、細心挖掘,觀察體會,細節中見深度。逄主任舉例的美聯社關于香港回歸那天的現場描寫,讓我十分動容。描寫五星紅旗升起的畫面讓人感覺到當時的莊嚴和喜悅,而對即將離任的總督的“充滿著淚水、緊咬嘴唇”等細節描寫更是畫面感極強,整篇沒有慷慨激昂的文字,只是用很普通的語言緩緩敘述著了一個時代的終結和一個時代的開始,給人心靈的震蕩。還有“數彈孔”的故事,臺兒莊我也去過,那面彈孔墻我也親手摸過,卻沒有想過去探究這里面的故事和歷史,看看也就過去了。所以,要想寫好新聞,就要深入細節,“去其肉,見其骨;去其骨,見其髓”,即使語言很通俗,辭藻不華麗,也能讓讀者穿透表面看到你想要表達的意境。
兩位老師在課堂上傾情教授讓我們感到受益匪淺。特別是下午呂主任給我們提煉了寫好新聞的12個關鍵詞,對于我這樣的入門者來說非常實用。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多學,多看,多練,多積累。寫好一篇文章,不管是新聞還是其他題材,文字功底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積累,你所想表達的情感和內容就沒法準確地通過文字表達出來,或者表達不完全。就像逄主任借魯迅先生評價賈寶玉的語體來評價莫言一樣,既生動地表達了對莫言的敬意,又使語言有了深度。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積累,那樣,筆下的文字才會變得有感情,有光澤。
█物資公司 仲 欣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