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自霄云煤礦政工科閆琳琳,是一名宣傳工作。說到宣傳工作,很多人認為這份工作只是簡單的在電腦旁打打字,寫寫文章,活動的時候拍些照片,說實話,起初我也這么認為。但當我真正開始接觸宣傳工作的時候,不經意間翻看到一些老照片,那時卻改變了我的想法。
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照片,刺痛了我的心,照片中一片鹽堿灘,滿目白花花的堿疙瘩,還有這些冬不擋風、夏不遮雨的窩棚,這是1980年的落陵煤礦,當時的落陵煤礦在煤層厚度只有一米左右的采煤工作面,在沒有先進的割煤機的條件下,他們都是要爬著進去,工作時坐在地上用鐵锨一锨接著一锨往運輸機上裝煤,空間很小,累了就只能保持姿勢不動坐在地上歇會兒,支護時也只能是蹲著支護,人整個都在煤堆里,只剩下眼睛和牙是白的。前輩們正是靠著這樣拼搏的精神,硬是用雙手建設出了全國地方煤礦首批部特級標準化礦井,獲得了國家煤炭部最高獎“金石獎”。
前輩們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都可以做出成績,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著,我決定我要轉變思想,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走進一線職工。那一天我換好工作服,跟著隊伍,走進了罐籠,來到800米井下。來到井下,當我看到寬闊的巷道,明亮的燈光,還有排列整齊的安全警示牌,一個現代化、智能化的礦井呈現在我眼前,讓我應接不暇,帶著好奇的心情,我邊走邊欣賞。走了大概半過多小時,我的好奇心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從直立行走,到弓腰行走, 我已經累的汗流浹背,上氣不接下氣,腿腳發軟,甚至感到麻木,陪同的安檢員看著疲憊的我說:我們要翻過眼前的這個30度的上山才能到達工作面,小閆,要不咱別去了,你一個機關人員,哪能受這樣的苦,下井體驗體驗就行了,”他的話深深刺痛了我的自尊心,我暗自下決心,我一定要爬過這個上山。我緊緊的抓住兩旁的扶手,深一腳淺一腳的向前摸索著。當我站在采煤工作面的時候,看到有條不紊忙碌的礦工兄弟們,看著他們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這平凡而堅韌的他們組成了敢打硬仗的精英團隊,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在那一刻我暗暗發誓:我一定要下基層,做一名鼓舞士氣,傳播正能量的宣傳工作。
帶著這種信念我走進一線,走進區隊,和他們心連心, 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用真心、用真情,去挖掘他們的感人故事,我要將他們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工作之余,我們積極組織開展演講比賽、文體活動,豐富大家的業余生活。我們走進困難職工、困難黨員,把黨的溫暖送到家中,送到他們的手中。每當走訪慰問離退休的老前輩們,他們都激動的拉著我們的手,講著他們的故事。那一年,我領回了我的第一本榮譽證書,當我捧著這本證書,我感覺它不僅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與擔當,這是黨和領導對我的肯定和認可,我將帶著這份責任繼續前行。
從一張張老照片中的小煤窯,發展到現代化能源企業,我感覺我們的企業就像是一部“守初心、擔使命”的發展史。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要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同千萬新時代工人一起,為企業的蓬勃發展奉獻我們最美好的青春力量。
□霄云煤礦 閆琳琳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