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過后,儲煤棚北側沉淀池水深已達5米多,為安全起見,請運行工區及時給沉淀池安裝上防護圍欄和警示牌。”近日,公司一職工在企業微信群里發布了這樣一條信息,運行工區負責人隨即給予了“馬上落實”的簡短回復,此舉立馬引來了一片點贊。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一方面強調安全責任制,做到“三不傷害”;一方面也要注重培養普通員工的安全意識,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提醒和處理,保護工友不受傷害。這就像足球運動中的“補位”戰術,相互配合、防控失誤。畢竟安全生產是一項人人參與、環環相扣的重要工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漏洞,影響的都是大局。
毋庸置疑,好的企業干部員工既要有“掃好自家門前雪”的擔當精神,也要有“主動管他人瓦上霜”的補位意識,才有利于化解整個企業潛在的各類安全風險。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企業管理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一環都不可缺失。實現工作接續不掉鏈、戰斗力提高不斷檔,僅靠制度的“到位”和人員的“站位”還不夠,仍需要各個崗位及時、負責地“補位”。關鍵時刻是否具備補位意識,往往與一個人的大局意識、風險意識和擔當精神息息相關。事實充分證明,一個國企中,干部員工補位意識越強,人心越凝聚、“戰斗力”越強;相反,空位不補位,缺臺不補臺,則如同一盤散沙,“戰斗力”越弱,長此以往,隱患事故當然會不請自到,且頻繁來襲。
盡管事故教訓深刻,可在我們身邊,仍有一些補位不夠的現象時常發生,其原因也不一而足。要么認為事事有分工,責任分主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常常將自己置于“真空狀態”;要么覺得補位是陪襯,不顯山露水,干了不一定有“好處”或不被“重視”,搞“選擇性”補位;再有就是因平時準備不足,關鍵時刻便心中發怵、腳底發虛,“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等。不難看出,補位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身補”的前提是“心補”,要強化全局安全觀念和補位意識,齊心協力打好“安全第一”這場硬仗。
“輕霜凍死單根草,狂風難毀萬木林。”樹立補位意識,打破心態壁壘是關鍵。這就需要企業干部員工多一點合作精神,少一點本位主義;多一點換位思考,少一點自私冷漠。既有“掃好自家門前雪”的擔當精神,又有“主動管他人瓦上霜”的補位意識,這樣才能同心同德、同向同力、群策群力。相反,如果目光短淺,心胸狹窄,僅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永遠無法領略到協作共贏的“滿園春色”,更不可能融入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新時代,就連部隊指揮都已經從單一兵種向聯合作戰轉變、分工也從簡單配合向深度融合嬗變了。如果企業干部員工在新時代依然是“穿舊鞋走老路”,視野眼界、能力素質狹窄單一,就難以實現“安全發展”無縫對接、補位到位順暢高效。每名干部員工只有始終緊盯現場安全和市場需求,胸中常懷創新進取意識,實現能力素質與時俱進、換擋升級,真正在精通本職業務、擔起應盡職責、干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使自己成為綜合素質過硬的“多面手”,才能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開拓進取,有所作為,在為企業做出貢獻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抱負。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的確,企業就該多一些善補位者。
濟礦物流 王傳鈞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