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一首童謠,牽動著無數異鄉人的思鄉之情。過了臘八節,年一天比一天近,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驟然趨緊,今年的返鄉之旅估計要化為泡影。常年為我照顧孩子的母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還能回家過年嗎?”
疫情反彈來勢洶涌,我的家鄉——那個以往川流不息的城市按下了暫停鍵,這短短的十幾天,惶恐的,氣憤的,感動的,不安的......各種復雜的畫面飄蕩在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上空。臘八節在緊張的氛圍中拉開了年的序幕,疫情卻阻擋了親友團聚的期盼。
寒冬臘月,節日的清晨,餐桌上首先呈上的是一碗碗冒著熱氣的臘八粥,調皮的女兒爬上餐桌認真的數著粥里的五谷雜糧:紅豆、紅棗、蓮子、百合......母親最擅長做粥,每年臘八節傳統的臘八粥都是她提供給我們舌尖的美食,一顆顆圓潤紅棗、一粒粒飽滿花生,溫水輕泡,小火慢熬,耐心品味。母親告訴我,臘八粥的做法傳承了我姥姥的手藝和工序,還有那香辣過癮的臘八蒜。在她的敘述中,我好像聞到了姥姥手藝里的飄香爽滑,但我更確切的嗅到了母親那抹無奈的思念之情。或許在疫情席卷家鄉的關鍵時刻,也只能將思念寄托到這碗濃稠的臘八粥里,喝下這碗臘八粥,將思念悄悄的埋到心里面。
畢業十余年,我一直身在異鄉,現實的生活需要母親的幫助,母親義無反顧、盡心盡力。都說有媽的地方才有家,雖身在異鄉,我感覺一直在家,的確忽略了母親的情愫。潛意識里母親期待的“臘八”,原以為是味覺使然,其實更多的是對年的期許,對親人的思念。
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驅散臘月的寒意,帶著對新年的期盼,帶著對防疫的堅定,以保萬事“粥”全。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只期盼一碗濃濃的臘八粥寄情于初春玉蘭、盛夏荷蓮、深秋桂香,助異鄉之人化落寞為期許,順利踏上返鄉之旅。
■民生熱能 劉夏苑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