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是已婚女兒回娘家的好日子,我也不例外。初二這天,早早的起床,洗漱,滿心歡喜的回娘家,耳邊不由想起那首熟悉而又喜慶的旋律“風吹著楊柳嘛,唰啦啦啦啦啦,小河里水流著,嘩啦啦啦啦啦,誰家的媳婦,她走呀走得忙呀,原來她要回娘家.........”老公今年因工作原因,留守單位值班,未能陪我和兒子一同前往。
母親離我家很近,步行15分鐘就到了。走到樓下,兒子抬頭望見姥爺、姥姥在窗口朝我們招手、嘴里不停的念叨著:“閨女和外孫來嘍!”兒子開心地一邊喊著姥姥、姥爺,一邊快步的朝樓上跑去,這番情景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兒子那一番急切的動作不正是當年我的真實寫照嗎?
兒子很懂事,進門之后,給姥姥、姥爺磕頭、道聲“過年好!”兒子的這一聲問候,代表了我對父母的思念和孝道,他從小耳濡目染我和老公在過新年這一天,用特殊的“禮儀”表達對雙方父母的尊敬和孝道,繼而他把這種特殊的“禮儀”傳承下去。
弟弟一家四口同樣已陪弟媳回娘家,家里只剩爸、媽、兒子和我,媽媽準備了一些兒子和我愛吃的飯菜,不停的為我們夾菜,一邊夾菜一邊嘮叨,好久沒來家里吃飯了,我和你爸天天盼著你們來。午飯吃罷,兒子自個提前回家了,留下我和父母單獨相處,仔細算算,一年到頭,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陪父母吃個團圓飯、聊聊家常。不是自己沒有心,而是父母體貼、寬宥,處處體恤孩子工作的艱辛,生活的勞累。人到中年,總有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總想抽時間多陪陪父母,可是工作、生活起來,累了、乏了,需要休息了,就自個安慰自己,下次再去吧!這樣,下次、下次、再下次,只有電話打過去慰問了一番,聽到父母那頭“我和你媽媽身體都挺好,不用掛念,你們干好工作,照顧好家庭就好了”,父母安慰自己的話語,又給自己找了合適的“理由”。
忙碌了一年,今天和爸媽促膝而談,我清晰的看到爸爸、媽媽又蒼老了許多,歲月是一把無情的刀,沒有人能夠躲過歲月的痕跡,一年又一年,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爸媽身邊,我依然是他們手心里的“寶”,我望著爸媽,開心地說,“爸媽,今天回娘家,謝謝您們給我準備了愛吃的飯菜,讓我又重溫了一遍兒時的回憶,有家的孩子真幸福啊!”我問爸媽:“過年了,你們是不是也想念您們的爸媽了?”“傻孩子,誰不想念自己的爹娘啊!”我看到爸爸、媽媽期許的眼光中,閃爍著對往事的追憶;也許他們彼此在懷念自己曾經逝去的流年,那時的他們也像我一樣擁有父母的關愛,而今他們永遠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愛了。瞬間,我的心頭涌起了愧疚和自責,我對爸媽轉移了話題,我對爸爸說:“今年,我榮幸的參加了集團公司召開的一屆三次‘雙代會’,集團領導為集團公司未來發展描繪了新的戰略規劃,以后我們的企業發展會越做越大,生活水平會越來越好!”果不其然,爸爸的思路隨著我的侃侃而談,進入了暢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上,饒有興致的聽我講述,他鼓勵我要抓住企業發展的良好機遇,好好學習,用心工作,適應改革發展,勇追時代洪流,爭當一名優秀的產業工人,把工作干好,就是回報他們的期望和關愛。
爸媽的諄諄教導,我牢記在心,陪伴父母一天的時光成了我的“思想教育課”,在這堂“教育課”里,我重新審視自己對父母平時的關心程度;衡量為人子女的處世標準;回味父母的所想、所盼、所期、所許;合理規劃今后工作和生活等。
我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無論身在“娘家”還是“婆家”,寬容大度、慈祥仁愛的父母、公婆為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作為他們的子女,我唯有繼續發揚奮發向上、勤勞踏實、孝思不匱的優良傳統,在工作和生活的大道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霄云煤礦 鐘冬梅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