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船隊里工作了二十余年,船隊貨船上的船員大多是湖里的漁民,所以我非常熟悉他們的過年習俗。湖上漁民過年的風俗與岸上農民不盡相同,有自己獨有的特色。
湖里有句諺語:臘月十八發一發。他們每年都會在這個吉利的日子捕獲魚塘、網箱、圍堰里養殖的肥魚胖蝦。有用撒網撒的,有用拉網拉的,圍堰里不好用網捕撈的就放魚鷹,總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干脆麻溜的將魚收獲,車拉船裝運到市場,賣了錢置辦年貨,準備過個肥年。
年貨里的豬頭、鞭炮、紅公雞、一大簇青竹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是敬神的貢品。漁民敬的是水神——龍王,俗稱大王老爺,還有風神——風婆婆。青竹上掛滿金元寶、銀硬幣,銅錢等,美其名曰“搖錢樹”,寓意招財進寶,來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步步高升。
臨近年關時開始酥菜、蒸年糕。酥的菜多是魚、肉、荷藕、山藥、蘿卜、土豆等。年糕一般是三五家合起伙來蒸,年糕的造型優美別致,名字也起的很浪漫,很有想象力,比如紅棗山、白龍饃、抓財手……
除夕這天貼春聯。春聯照例貼在船樓子的前迎風上,都是吉祥如意之詞:一帆風順、四季來財,大將軍八面威風、一舵金,二舵銀、三舵聚寶盆…….
過年時老少都穿新衣,戴新帽,嬌貴的孩子穿花花綠綠的蛤蟆皮(連衣褲),背著個葫蘆(相當于現在的救生圈),系著虎頭袢子(防落水),腦后留著長長的“鴨尾”,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看著特別的滑稽喜慶。
吃罷豐盛的年夜飯,就該守歲了。一家人盤腿坐在船艄樓子上,過道里燒著暖洋洋的爐子,長輩給小輩發壓歲錢。到五更時分擺上豬頭公雞鯉魚等貢品,點燃香燭,鳴放鞭炮,全家人磕頭跪拜龍王、風神。此時,爐子里要換上硬劈柴,燒的旺旺的,噼里啪啦的響,這有個說道,叫“烤財”。有新娶媳婦的人家,如果當年沒有添孩子,大年初一要早早的起來,在前、后趕上(船的左右甲板),來回走著大聲吆喝:“金娃娃、銀娃娃,都到俺家喊爸爸。”
初一吃過早飯出門拜年,見了人,無論認識的或不認識,都要大聲的喊一聲“好!”名曰:“喊好”。
整個過年期間,船民自發組織的耍端鼓、舞龍燈、賽龍舟……等等的演出活動,一波接一波,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之后才算結束。那個熱鬧勁兒,那種濃濃的年味,那種發自內心的歡樂喜慶,是用文字無法形容的,至今還縈繞在心,無法忘懷。愿辛丑牛年,能在這些喜慶歡樂的過年印記下,一切一帆風順、吉祥如意!
■物資公司 殷允劍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