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的某一天,我只身一人背著一個學生包來到濟寧這個陌生的城市,記得那天下著瓢潑大雨,公共汽車玻璃上一片模糊,分不清東西南北,好在有同學提前在車站接我,下車后一臉懵懂的樣子,以至于到現在我對濟寧的方向感依然很模糊,遇到別人向我問路時,我會很尷尬地解釋說:“不好意思,我也不清楚”。
2017年1月的某一天,我變換了工作單位來到了金橋煤礦,當我下車的那一刻,我有意問了一下身邊的同事,濟寧監獄的這兩道大門是不是朝南的,同事“嗯”了一聲,當時我突然間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呼吸也跟著順暢起來。十年了,真不容易啊,我終于找到方向感了……
說到這里,我開始尋思了,是什么原因導致自己的方向感如此之差,以至于在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城市里分不清東西南北,而在一個不經意的瞬間突然“大徹大悟”,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學會了反思,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應該經常性的反思自己的言行,以及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
來到金橋的這幾年,我養成了每天寫工作日志的習慣,記錄每天做了哪些事,哪些值得自我表揚一下,哪些還不理想需要再斟酌再改進。久而久之,我把寫工作日志的習慣拓展到生活中,經常反思自己的為人處世是否恰當,言談舉止是否得體。有些人可能會問我,你這樣生活工作是不是太刻板了,不累嗎?答案是否定的,我不但不會感到累,反而感到很輕松很有成就感,因為每次反思都是在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更是自己在進步在成長的具體表現。通過反思讓自己從小事上一點一點改變,這樣的感覺踏實而美好,內心也變得平和平穩了許多,少了些許做事浮躁、遇事急躁、浮皮潦草的壞毛病,真正知道了一些事情的價值所在,知道自己的缺點短板在哪里,知道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該怎么做才合適。
就拿開車這件事情來說吧,可能是自己的車技不好的原因吧,我一摸方向盤渾身就不自在,身體會自覺不自覺地保持緊張和僵硬,神情也很不自然,有一種“苦大仇深”的感覺,即使路程不長時間不長,也會感覺特別累。后來通過反思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在以后開車時盡量保持放松,用最小的力氣完成既定動作,盡量讓汽車在啟動和停止時柔和順暢,家人也反饋沒有了之前的急停、急剎的現象,緊張不安的感覺也隨之“煙消云散”。
為了更好地反思成長,我學會了借助閱讀的力量,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視野和境界,因為好的書籍充滿著高密度的思考,每次與智者交流,總會獲得觸動你的觀點和信息,不至于讓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誤入歧途、迷茫不前,甚至說“鉆牛角尖”。反觀自己以前做過的一些事情,現在想想很幼稚、很搞笑,那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反思,猶如一面鏡子,它使我真正看清了自己,認清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建立一本屬于自己的“錯題簿”,時時檢討自己,時時警醒自己,盡量少走彎路,爭取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完美!
█金橋煤礦 趙洪亮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