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這個元宵節變得與眾不同,我們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看晚會,做美食,刷新聞……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感受。
元宵節到了,我們依然貫徹“宅在家,少聚集”的原則,過一個不一樣的元宵節。元宵節三件套,吃湯圓,賞花燈,拆燈謎,說元宵節是最熱鬧的節日也不為過,記憶中最深刻的還是爸媽自制的蘿卜燈。
做蘿卜燈的工序并不復雜,十五那天,爸爸早起挑選品相較好外皮光滑的紅皮蘿卜,洗凈晾干水份,媽媽準備好棉絮,花生油和竹簽,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始做蘿卜燈。爸爸把蘿卜切段,選蘿卜底部比較粗的部分,用小刀挖去中間多余的蘿卜,這個過程要小心翼翼,燈壁和底部留得厚度要恰到好處,太薄了刀子容易劃破漏燈油,也不美觀,這個算是蘿卜燈的核心技術部分。我和弟弟則忙著捻棉絮,捻成長條纏繞在小竹簽上,燈芯部分就完成了,最后組裝的工作由媽媽完成,把浸滿油的燈芯插入做好的蘿卜燈內,倒入適量的花生油,一個個紅紅火火的蘿卜燈就做好了。我和弟弟開始期盼夜幕降臨,在屋門外擺上兩盞蘿卜燈,橘紅色的火光照耀著家人臉上洋溢的幸福。大街小巷,溫暖熱鬧,爸爸用細鐵絲穿好蘿卜燈,系在小竹竿上,我和弟弟的“花燈”就做好了,心靈手巧的媽媽還在蘿卜燈上刻了花朵和小動物圖案,雖不夠精致,但在當時也足夠讓小伙伴們羨慕不已。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時的蘿卜燈早已不再流行,被現在的電池音樂燈所替代,顏色斑斕,造型獨特,可總感覺少了點傳統文化的傳承。
■花園煤礦 單廣霞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