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記事時,春節過后最期盼的活動就是正月十五燃放各種各樣的煙花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對剛剛解決了溫飽的農村家庭來講,盡管不用再為吃不飽飯而發愁,但經濟收入依然少得可憐,恨不能一分錢掰成八瓣。盡管如此,每逢到了正月十五的時候,爹都會出奇地大方,除了奢侈地買幾個沖天煙花外,還會給我買一小掛干草節和幾把滴滴金。
吃完十五晚上的元宵,我便迫不及待邀上小伙伴們,拿上各自的滴滴金和那一小掛干草節,再拿上一根不再冒明火的麻桿或者點著的一根香,興沖沖地就往大街上跑。盡管這時候天還沒完全黑下來,但是,早就有一盞盞燈籠,亮著橘黃色的暖光在大街上晃動。不遠處還有五彩斑斕的煙花在天空中盡力綻放著,引得我們這些沒見過世面的農村娃一陣陣歡呼。
快,快點,咱也趕緊放咱的炮仗,點咱的滴滴金。我小心翼翼拆下來一個小小的干草節,小伙伴們隨即把還冒著縷縷細煙的麻桿或者那根忽明忽暗的香伸到我跟前。我對著火源吹一口氣,將要熄滅的火頭亮了起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我將干草節的捻子用大拇指摁倒,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干草節的肩膀位置,湊近火源,點著捻子。哧哧哧的火花迅速向我的大拇指靠近,說時遲那時快,我趕緊將干草節拋向空中。拖著一條光亮尾巴的干草節在空中劃過一條優美的弧線,在到達最高處開始下落的時候,嘎的一聲炸開,引來許多小朋友迅速向我身邊跑過來。我這一套既不打手又不至于摔滅干草節的技術,贏得了包括不少大人們的陣陣喝彩。我們放完干草節,又點著滴滴金,甩開胳膊瘋狂地跑著、叫著。
看,這家門口早已圍攏了許多人。聽說他在集上把過年收的壓歲錢全買了煙花呢。這個說,天不早了,拿出來放吧。那個說,大伙都來了,你就別熬大家了。看著大家羨慕加期盼的眼光,這家的小孩感到特別有面子,轉身回家把早就準備好的煙花筒,拿出來放在大路中間,又找來三塊磚把花筒子擠結實,然后大聲地喊到:“誰有洋火點著,手里有香也行。”話音未落,只見好幾個人爭著跑到花筒跟前,搶著去點,個頭小的根本就挨不上邊。待到花捻子哧哧地噴出火花后,小伙伴又嘻嘻哈哈地開始往后撤,膽小地還用雙手捂上耳朵。隨著噴出的火花越來越高越來越急,圍觀的圈子也越來越大。煙花的光芒把周圍照得如同白晝,人們驚嘆羨慕滿足的表情都毫不保留地寫在臉上。放完小的,又換大的,高潮一個接著一個,叫好聲、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那場景比大年三十晚上放鞭炮還熱鬧。
后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水平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物資匱乏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可是,伴隨著人們走過了貧窮見證了富有的煙花,在繁榮多年之后,又要因適應環保的要求,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今年我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不再燃放煙花,只在心里默默祝福偉大的祖國越來越富強。
■花園煤礦 仇文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