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時刷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名將近百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他的女兒喂他喝酸奶,老人滿眼噙淚地向一邊的外孫嘟囔,你媽媽不孝順,喂我喝酸了的牛奶。看似一則笑話,年邁的老父親不知道有酸奶這一說,在他的認知里所謂的牛奶就應該是味道純正的純牛奶 ,而不是現在備受熱捧的酸奶,女兒一番好意喂給酸奶他卻認為女兒不孝順。
不久前,幾個姨媽在家里一起聊天,她們聊起孩子為她們準備的早餐,表弟給姨媽買了他認為營養又時尚的三明治,而姨媽卻跟我們聊的她是如何就著開水艱難地把那洋氣的三明治咽下去的,在一旁的長輩也是連聲附和,聊起他們生活中如何適應不了這些新興事物,說倒不如吃個饅頭更舒服一些。
作為旁聽者的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其實作為子女來說,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想把他們認為最好的東西獻給父母,殊不知由于兩代人生活方式的不同,他們的喜好也不盡相同,在自我的認知里表達了善意,卻收獲了不理解。
愛的方式有很多種,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問題,而問題出現后,最好的解決方式應該是及時溝通。年僅百歲的老人不知道酸奶的事情,子女可以慢慢地與他溝通,告訴他酸奶更有益于健康,促進腸道蠕動,對于臥床的他會更有益。如果老人能夠從心里認同接受,繼續給他喝酸奶,而如果老人聽不進去或者不理解,我認為還是給他喝純奶會更好,否則老人心理的那道梗難以抹平。其實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多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問題,不能一味地從“我認為”出發,即便是出發點是好的,如果真的出現了歧義,靜下來反思問題根源,及時溝通,找到有益的方法,而不是讓問題越陷越深。
愛是溝通,愛是理解,以愛的名義,用心去對待工作和生活,讓生活擁有更燦爛的陽光。
█運河煤礦 沙誠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