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北方人,對面是情有獨鐘的,正如南方人深愛著的大米一樣。一日三餐,每次看到面的時候,總能勾起我的味蕾,垂涎三尺。
聊起面,總記得小時候媽媽給做的熗鍋面條,切點白菜跟蔥花,滴上少許油,翻炒幾下,倒上水,就等著鍋開后下上幾綹面條,磕上個雞蛋,等面條熟了,也顧不上燙,狼吞虎咽的掃凈碗底,再喝上一大碗湯,那個香啊,像吃了人參果一樣,渾身上下,從里到外,每一個毛孔都透著舒爽,愉悅在心間,這是兒時吃得最開心的面……
下了早班,每每來到單位的餐廳,眼瞅著特色櫥窗里面的“大碗面”,腳下不由自主的小跑幾步,看著饸饹面、臊子面、油潑面、炸醬面、羊雜面、羊肉面、小炒肉拌面等各種面食,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面是新做的,新鮮筋道里很,分為細面和寬面(老家叫面葉子),餐廳師傅一邊和面還一邊吆喝著“新鮮的手工面條,來一碗”。
餐廳工作人員考慮的非常周到,盛面條的碗也有講究,大海碗和白瓷盆,有紅色的、白色的、黑色的碗具,對應不同的號碼牌,方便職工領取。面條出鍋后,撈進大海碗或大瓷盆,迅速灑上點蔥花和香菜,什么辣子、肉醬朝上一澆,香氣撲鼻,幾個人湊上一桌,再點幾個小涼菜,大海碗往上一擺,有種“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感覺,比吃“滿漢全席”還有排場。
這情景立馬讓人想起電視劇《白鹿原》里面張嘉譯扮演的白嘉軒,直接蹲著或者找個小凳一坐,然后也端著個大碗拌著。油潑面的調料和辣椒都在最上面,吃之前一定要拌勻,這個“拌”也有講究,讓每根面條都沾滿調料,同時拌的時候調料味會四處飄散,一直拌到口水忍不住的時候,開始吃第一口,那才叫最香的一口,“吸溜”一口接著一口,不斷的享受面的“樂趣”,再來上一瓣蒜,那就一個字“爽”。
我們職工餐廳的“大碗面”,它把陜北的豪爽、耿直與孔孟之鄉的禮儀、仁愛、寬容融入其中,賦予了面的新靈魂。讓千里迢迢來此上班的濟寧能源人吃著陜北面,享受家鄉味。
職工餐廳更像是家的鍋灶,謝謝“大碗面”陪伴著我的工作生活之路。吃面對我而言,雖是一種飲食習慣,更是對工作和生活的一種態度。
■朱家峁煤礦 王忠磊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