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為復雜的生命個體,思維定勢的形成及做事情的方式往往受到情緒的操控,而情緒的發泄和表達,幾乎都出自言語。與此同時,生活中太多的不同,太多的瑣碎通過手機、電視、網絡等各種媒介,甚至是窗戶縫兒由萬千人的嘴里傳到了萬千人的耳朵里,也就有了某些個人的茶余飯后的談資。
是什么把耳朵叫醒?什么喚起了好奇心?為什么不能把人情世故的洪流擋在心外?李銀河先生說:生命是多么短暫,我想讓自由和美麗把它充滿。所以索性給自己一個安靜干凈的世界,思考生活,修繕己身。
追溯千年,中國道德理念從老子博愛,到孔子仁愛,進而到孟子愛人的變遷,更多的是對人性、對自我的反思,而不是單純的道聽途說,坐而論道。值得慶幸,大多數人仍有這樣的清醒。雖然在路上,不可避免的被路旁的花草芳香所吸引,被沿途的岔路所迷惑,抑或追隨著人流行走,但依然有著前進的方向,為什么不能無所畏懼的拋開一切,義無反顧的前行?
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名言警句闡述的是對待生活的態度。而面對真正的生活,還需要我們在多個生活場景和多種人際關系之間徘徊、摸索。也許正是如此,誰也無法感悟別人言語中的是非對錯。只是僅僅膚淺的停留在言語本身及自己的妄斷揣測。
我們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品味著人生的旅程。人潮人海,喧鬧平寂,聆聽著別人的生活,徘徊在孰是孰非的言語之間,不斷努力踐行著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別。別人的生活,無從分辨,審視自己的是非,才是修身立命的根本。這世間有太多人選擇傾聽、傳播流言蜚語的方式生活,其本身或許沒有什么惡意,只是如此功利的人生會像把無柄的刀子,也許很有用,但卻不可愛,太多自以為是的聰明只會讓自己越發的疲憊。
人生這趟旅程,我們誰都不可避免的置身其中。我們都沒有足夠偉大,可以讓我們對別人的人生說三道四。社會是個巨大的熔爐,各色各樣的東西進去了,融化聚合。人們總是喜歡在別人言語中迷失,迷離于酒色,迷離于金錢,迷離于名利。“靜時莫論人非,閑坐常思己過”不被言語所蠱惑,深刻自省的境界更是難得。聽而不去看,得到的只是精神早衰、人性的夭亡和世俗的同化罷了。
真正的人生,應該是對自我的審視,獨特個性的張揚,真實自我的實現,精神上的結果與豐收。人只是社會的一個基本單位,只有學會思考人生才能在社會的洪流中掌舵,才不至于把心靈催化成居無定所的流浪漢。在陌生的人群中有時駐足,有時低頭趕路,風塵仆仆,但內心卻在不斷地升華。
用一種看似旁觀者清的眼光去辨別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他們上演的故事,是否會覺得好笑?但是,當你冷靜下來細想,我們是不是也經常在做這一類的事,并且自己全然不知?卞之琳在《斷章》寫道:“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多么辛辣的諷刺,張楚說“面對我前面的人群我得穿過而且瀟灑”,于是我們忘了對著鏡子看自己的靈魂,經常地,我們只是對著它梳梳頭,化化妝,我們太在乎外表了,以至于把它當成了一切,這個世界誰也不比誰傻,誰也不比誰聰明,那么更聰明的你,是否會少些非議,多些自省。
生活本身是一個自省與外界環境相抵抗的矛盾過程,叔本華認為一個人可以自我的反思抵擋外界的干擾,最終達“大成”的境界。所以我們面對浮躁的社會,要時刻保持著內心的淡定,修繕己身,向著一個目標起身,上路,然后旅途快樂。
█運河煤礦 單貝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