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臨近,單位工會組織開展“濃濃中秋意、曖曖花園情”為職工送祝福活動,工會精美的禮包里有一塊簡易包裝的小月餅和一個象征平安如意的大紅蘋果,禮物雖簡單但大家還是十分感謝企業的關懷與關愛。畢竟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對吃的需求也不是那么強烈了,更多的時候是表達著對傳統佳節的一種癡情。
如今中秋節月餅種種類和口味也是五花八門,外觀包裝也十分精美多樣,唯獨不見了兒時的那種“油紙包”的老式月餅。我出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那時候物質還比較匱乏,月餅更是作為一種奢侈品只有在中秋節當天才能吃得到,而且那種包裝特別簡單,每四塊為一包、兩包打結在一起,用土黃色的“油紙包”一包,再用小紙繩左右纏繞幾下即可。大人們往往買上兩包提在手中,特別有面子的到長輩家串門去了。白白的月餅上印上一朵小紅花,蓬松酥軟的面皮有點厚實又有些硬,打開包裝用手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我們這時就會伸過手去把掉下的皮捏上一塊快速的丟在嘴里,香味頓時彌漫了整個心扉,也彌漫了我整個童年。
那時吃的月餅基本上都是比較常見的,以“豆沙月餅”和“五仁月餅”為主,因為那時物質相對匱乏、各家各戶經濟上也不寬裕的緣故,能吃到月餅,對我們小孩子來說就是最好不過了。我記得小時候吃的老式月餅,花樣品種也很少,有豆沙餡的、什錦餡的。豆沙餡的幾乎不用猜想,就知道用紅小豆磨成粉,再加點糖制作成的餡;相對而言,什錦餡就要復雜得很多,多半是用冰糖、芝麻、花生、瓜子、青紅絲等食材混合在一起,精心調制而成。
小孩子好像對一些新奇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我也不例外。有一年中秋節,母親給我們每個小孩子分月餅,我分到一塊“五仁月餅”,就美滋滋地咬開一口,看到月餅餡里有一根根細細的青紅絲,感到好奇,便跑去問母親,母親拿在手里左看右看,一時也弄不明白,就不耐煩地說:“反正能吃就行,問那么多干嘛”。長大后,我才想到,估計母親當年也不知道青紅絲為何物。
后來,隨著生活水平一天天好轉,月餅作為一種季節性的消耗品也是花樣百出,甚至是有一段時間還出現了天價月餅,但這種月餅的出現早已失去了它的本意。我對這種月餅也是敬而遠之,在我內心常深處依然喜歡那種傳統的采用青紅絲搭配,大紅大綠的傳統手工月餅,中秋月圓之夜,家人圍做一起,圖的就是個喜慶熱鬧。以前每到中秋節,大家送的禮物也多是這種老式月餅,月餅大而油漬多,套紅紙包裹,一包四個,用一根細細草繩十字交叉綁緊,樸實無華。
隨著時光的流逝,兒時的老式月餅的香甜卻歷久彌香,揮之不去,那是滲透到骨髓里的一種味道,那是長在身體里久久的回憶。
■花園煤礦 仇文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