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知道稻草人怎么拼嗎?”
“不知道!”
“那我告訴你,應該先拼個稻草人,然后再拼底座……”
“哦”,我閉著眼睛回答,已經晚上十點多了,我已經困得不行了,他還在說個不停。
“媽媽,那你給我說一遍,我看你會拼了嗎?”
聽了這句話我頓時精神不少,看著他認真的模樣只能無奈地重復了一遍。我說完后他繼續開始了他的拼積木話題。最后我只能無奈地跟他說,咱們明天再說好不好,這么晚了大家都休息了,你的大腦也需要休息了。最終在多次勸說后孩子終于躺下了,但時不時還不放心地說一句,明天我還要教你一個新的拼法,你一定要認真聽哦。這是“廢話”小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場景。不僅僅是我,爸爸也深受其擾,并給他起外號“叨叨”。
雖然“廢話”小孩在家時不勝其擾,但上學時沒有他的叨叨我還有些想念。有專家說,孩子愿意和父母說話,是信任父母,與父母關系好的表現。我想,暫且不說專家的話對不對,畢竟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幾年。想到這突然覺得,“廢話”小孩的廢話不再同蒼蠅似的煩人了,反倒增添了少許他的可愛。其實,孩子最初的幾年是與父母相處最多的時候。一旦長大些也就變得不再像小時候時無憂無慮和童言無忌了。作為父母要珍惜和孩子相處的“廢話”時光。“廢話”里都是他想告訴你的他最在意、最想與你分享的事。這些事里包含著滿滿的、單純的對父母依賴的情感。
好吧,“廢話小孩”既然有這么多看似缺點的愛,我便心甘情愿再當幾年耐心的傾聽者吧。
■安居煤礦 孔繪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