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日報》
《扎根煤海付真情——記金橋煤礦機運工區區長秦雷》
詳見:
http://www.jn001.com/paperpc/content/content_541309.html
扎根煤海付真情
——記金橋煤礦機運工區區長秦雷
■ 本報通訊員 郭金旭 劉慧慧
“校正完畢,下側天輪鋼絲繩夾角75分,符合要求。”對講機中顫巍的聲音很快淹沒在寒風中。兩人艱難地從天輪架下來,拍打手套上的冰霜。“安排試運行,查看是否還有異響。”確保了主提升機平穩運行,機運工區區長秦雷拖著凍僵的身體,打出早在腦海牽掛許久的電話:“兒子,你要聽媽媽的話,趕快打針,男子漢不要怕,給妹妹做個好榜樣……小霞,難為你了,孩子交給你了,你自己也要多喝水……”
匆匆的幾句話,就是他對一家三個病人的關懷了,秦雷自己也忍不住愧疚心酸。寒暑往來,歲月如織,參加工作十余年來,他像擰滿發條的鐘表一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帶動著工區人員共同奮進。機運工區獲得金橋煤礦“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他本人被評為2017年度濟寧礦業集團勞動模范、金橋煤礦勞動模范。
穩步推進接管工作 正向引導轉崗人員
2017年,秦雷圍繞“安全、平穩”接受監獄退危礦井總目標,及時了解掌握職工個人能力及困難,針對性地適當調整人員結構:將地面翻矸機人員與上井口生產班人員合并,一方面解決了地面把鉤工人員短缺的現實情況,另一方面將地面翻矸機人員充分調動起來。使 “人得其崗,崗得其人”,為下一步工作取得良好開端。
在工作中,他針對性地制定工區管理制度,加強班組對標考核力度,強化檢修人員學習培養,形成班組“爭強好勝”的比中干、干中學的良好氛圍。積極了解掌握現場設備設施及人員情況。結合機運工區現狀,做出幾個方面調整:向崗位機臺人員要工效。機運工區崗位機臺多,現場安全生產標準化較低,利用好崗位機臺人員才能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向崗位機臺闡述安全生產標準化,將標準灌輸給相關人員。其次狠抓現場,了解掌握崗位機臺人員在滿足各自崗位操作要求的同時,抓好崗位機臺安全生產標準化。解決了維修人員少,檢修任務重,現場安全生產標準化低等一系列問題,較好地完成崗位機臺的標準化整改工作。
為提高維修人員檢修質量,面對工區點多、面廣、線長等特點,秦雷要求檢修人員每天匯報當天工作量及明天工作安排,一方面監督檢修班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落實相應檢修工作的質量。他堅持督導檢查絞車及大型固定設備維修班、運輸維修班、供電維修班值班人員聽班前值班室簽到制度,不斷強化相關值班人員考核,積極完善了突發故障事件的響應機制。
創新管理見實效 提質增效保安全
為貫徹落實礦井“穩產、高效”目標,秦雷以現場安全生產標準化為抓手,積極推進各項標準穩定有序落實,解決了采區上倉皮帶沿線急停保護、跑偏保護、張緊力下降保護、二采區軌道巷斜巷一坡三擋安全設施等各類安全保護設施。10月份開展副井安全生產標準化大會戰,秦雷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利用1個月時間將上下井口處水泥、搖臺、推車機處鋼板、下井口信號室及上下井口處環境衛生推進一個臺階,先后完成了中央變電所、一采區、二采區變電所、裝載站按照安全生產標準化持續推進,完成主接地板、局部接地極、輔助接地極安裝、搖測工作。
技術革新和科學管理是他的不斷地追求。他嚴格落實公司相關文件及礦領導精神,采用機械化減人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將一采區、二采區上倉皮帶技改為集中控制;將地面5號原煤倉清理并對五座原煤倉下口技改,利用廢舊液壓設備改制自動倉口,緩解銷售人員短缺問題。主井底、二采區泵房排水設施采用自動排水設施。將主井提升機司機因自動化提升系統閑置下人員調整到適當崗位,有效地緩解機運工區因提升任務加重造成的人員缺少難題。
整體規劃穩推進 精細管理建標桿
根據礦井采掘接替需要,2017年礦井需要安裝2307工作面、回撤井下閑置液壓支架等大件運輸工作。為此,機運工區將四季度提升運輸作為工區管理重點,抓好提前量,工作早打算,將二采區軌道運輸斜巷上下車場按照安全生產標準化要求整改。各類安全設施提前進行排查。制作液壓支架模型,進行模擬運輸,對途經巷道軌道及安全距離排查。同時排出值班跟班表,確保井口起吊、斜巷運輸安全工作。利用軌道、安全設施整修契機,對二采區軌道巷整體規劃,從副井上下井口開始,途徑中央變電所、
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滴水中看人生。秦雷扎根煤海,以礦為家,帶領機運工區創造了一個個不平凡的業績,為摯愛的煤炭事業抒寫無悔的青春。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