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兩翼+雙輪驅動”
來源:濟寧日報 作者 李大路 邵長凱
以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為主體,以煤電、物流兩大主業為“兩翼”,以改造提升傳統煤電動能和培育發展港航物流新動能為“雙輪”驅動,打造“園區經濟”集群的大發展戰略,推進了濟寧能源發展集團轉型升級、邁向高端,為集團公司謀求新跨越、實現大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支撐。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2億元,實現利潤4億元,上繳稅費6.4億元,經營成效逆勢增長,企業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好
謀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引領企業不斷前進。在改革發展面前,大手筆規劃集團公司“一體兩翼+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企業轉型“變道超車”,進入發展“快車道”。
企業要發展好就必須要經營好。為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集團公司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第一時間組織復工復產。權屬物資公司協調各方資源積極采購物資,保障了防疫和生產需要;營銷公司在疫情中“逆行”,吃住在外,穩客戶,搶市場,確保了產銷平衡;濟礦物流積極開拓運煤渠道,月運營量創出了78萬噸的新紀錄。即便如此,受疫情影響外部市場開源增收依然是困難重重,要增加效益就必須“以干毛巾擰出水來”的狠勁內部節流,挖潛增效。今年上半年,集團公司各權屬企業累計完成節支降耗創新舉措254項,降本增效7726萬元;充分利用政策促進效益提升,爭取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金6619萬元;濟礦物流公司取得了鐵路局20%運費優惠政策,節約成本700余萬元。煤炭企業狠抓預算管控,噸煤成本389.89元/噸,同比下降71.86元/噸,降本創效達2.15億元。集團公司實現經濟運行時間任務“雙過半”。
促轉型作為第一使命
濟寧能源除現有的煤電能源產業外,物流服務產業和高端制造產業已經成為集團公司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培育壯大物流服務產業。山東京杭多式聯運工程作為濟礦物流二期工程,被列入山東省2020年重大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經過多方協調溝通和積極申報,鄧樓節制閘拆閘工作重大突破,預計10月底前完成。濟寧能源發展物流產業的腳步遠不止于此,旗下濟寧能源港航集團與森達美港口、中船重工等合作對接進展順利,布局上下游,為發展物流貿易和船舶制造等業務打下堅實基礎。按照港航集團“三步走”戰略規劃,第一步將在2021年完成年吞吐量5000萬噸,集裝箱10萬標箱,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的建設發展目標。
培育壯大高端制造產業。濟寧能源權屬海納科技與西安必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在激光科技研發、激光增材制造方面將展開深入合作。權屬山東盛源控股與山東信發合作建設高端液壓馬達項目,與艾坦姆項目一起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庫;盛源控股與艾坦姆公司、博卡特公司合資合作,引進精鑄項目落戶園區;與此同時,一批新建車間廠房完成主體建設,將為擴大高端制造業規模搭建好“梧桐木”。
抓改革作為第一支撐
濟寧能源企業改革工作的加快推進,為集團公司生產經營發展開辟了新天地,打開了新窗口,注入了新活力,體制機制改革成果明顯。
集團公司上半年新成立混改企業3家,累計9家企業完成混改;集團機關機構和人事改革全面展開,職能部門由23個壓縮至13個,實現了大部室扁平化管理;通過“四個一批”(淘汰一批、退養一批、轉崗交流一批、提拔晉升一批)的方式,優化人員配置,分流人員達110余人,盤活了人力資源。干部隊伍年齡結構、企業班子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積極開展年輕干部選拔,5名基層年輕同志走上領導干部崗位,激發了人才活力。改出了激情,改出了干勁,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熱情空前高漲。
與此同時,集團公司通過基礎管理達標促進全員執行力和管理效能提升,查弱項、補短板,組織外部對標學習13次,取長補短,提升明顯;對管理制度廢、改、立,完成221項制度的修訂,190項管理流程的優化。重點工作實行周調度、月通報、藍紅黃牌掛牌督辦督查考核機制,增強了工作的執行力。這些為集團公司經濟運行和效益增長提供了強大制度保障。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