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權屬運河煤礦、義橋煤礦、陽城煤電、花園煤礦等8家煤礦企業智能化礦山建設平臺陸續建成投用,為煤電產業提檔升級增添了新動能。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著力加快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將傳統煤炭產業與大數據、云計算、5G等新基建深度融合,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動煤礦智能化建設,實現了礦山設計、掘進、開采、運輸與提升等環節的自規劃、自感知、自決策、自運行,實現了生產過程少人化、無人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走出了一條科技興安、減員提效的創新發展之路。
2019年6月,濟寧能源發展集團以安居煤礦為試點,先行推進智能化礦山建設,成立了智能化礦山建設和智能化改造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以及各層級的智能化礦山建設專班,掛圖作戰、持續推進。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采用總體規劃、分期建設的技術路線,智能化礦山建設成果顯著。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為第一階段,該集團先后投資5.1億元用于煤礦智能化裝備升級改造及子系統的完善,累計建成煤礦智能化開采工作面25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34個。2020年10月至今年6月底為第二階段,該集團投資5000余萬元建設陽城煤電、運河煤礦等8家煤礦企業智能化礦山平臺項目,建設了井上井下萬兆環網、“私有云”數據中心和多業務綜合管控平臺,形成了“一網一云一平臺”的整體架構和“1+N”的管控模式。
據介紹,“1+N”的管控模式中的“1”是一個多業務綜合管控平臺,可以把礦井安全、生產、經營等系統信息集成到一張圖中進行全流程監控,基于“一張圖”實現對礦井重大危險源的聯動預警報警,實現智能感知、信息融合、聯動預警和決策支持;“N”是多個分控中心,可對主煤流、主排水、架空乘人裝置、安全監測監控、微震、智能化工作面等系統進行控制。
在智能化建設過程中,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瞄準目標,積極調研,完善技術方案,組織權屬8家煤礦企業的智能化礦山建設負責人及集團公司相關部室與科研機構開展技術交流,對周邊礦井智能化建設進行了10余次調研,建設方案“優中選優”。
目前,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權屬煤礦企業智能化礦山平臺建設,使各類子系統、設備裝備得到進一步完善,井上井下固定機臺全部實現了無人值守或遠程控制,實現了井下固定崗位機臺、運輸、采掘等系統“無人則安、人少則安、減人提效”的目標。2019年6月至今,該集團權屬8家煤礦企業現人員配置較原標準配置人員減少了1000余人,極大改善了工人的勞動環境,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人的安全系數。據悉,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共有9家煤礦,年核定產能1031萬噸。
■中國煤炭報 記者 高文靜
通訊員 張善斌 邵長坤
(2021年7月20日,第二版頭條刊發)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