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把“我為職工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立足實際、精準施策,探索堅持一核引領、構筑一個共同體、搭建兩個平臺、立足三個聚焦的“1123”工作法,著力解決職工“急難愁盼”問題。今年1-8月份,濟寧能源及權屬企業領導干部累計走訪職工2000余人次,征集職工思想動態信息卡6263個,歸類匯總、跟蹤解決基層困難事、職工煩心事3659項,辦結率達到100%。
堅持“一核引領” 建強筑牢堡壘
濟寧能源強化黨組織核心引領,發揮頭雁效應。開展“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干部作風大整頓活動,做到思想上共識、行動上共為、紀律上共約、事業上共創。開展專題調研,將“我為職工辦實事”落實情況納入企業黨建、文明單位、目標責任書考核,以有質量、有效率、有溫度的實事,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集團領導干部帶隊,集團機關10個部室、3個中心全力下沉,包保31家權屬企業,137個基層黨支部,創新實施1+X+1+N工作法。即:一名集團公司領導干部,包保1-2個企業、聯系一個黨支部、包抓N個黨員群眾,打通“中梗阻”、架起“連心橋”。
構筑一個“共同體” 繪就干群“同心圓”
濟寧能源以“四步工作法 五個第一”打造辦實事“共同體”,確保職工訴求件件有回應、有落實,繪就干群“同心圓”。集團公司、各企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督辦、各職能部門主辦、各基層黨支部聯辦、黨員干部帶頭辦機制,依托“職工思想動態信息卡”,時時開展職工思想動態調查。通過“開放說事、分類理事、明責干事、跟蹤評事”四步工作法,實現“職工心事四步清”,有效解決辦實事、保落實、提質效的難題。
搭建“兩個平臺” 提升服務質量
線上平臺聽民聲。濟寧能源在實行“開放日”、公開電話、建立信箱等常規方式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互聯網+”技術應用,打造集“公眾號、網站、微信群、QQ群、電子郵箱、OA”為一體的“六聯動”“傳聲筒”溝通平臺,實現了對職工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和合理訴求愿望的快發現、快掌握、快反應、快處理。
線下平臺辦實事。濟寧能源明確“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機制,使工作有遵循、過程講程序、管理有閉合。研究印發《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關于建立職工思想動態信息卡制度的通知》,暢通職工“心事”表達、解決的渠道,確保職工訴求“馬上就辦”。
立足“三個聚焦” 助力高質量發展
聚焦職工“急難愁盼”,各個擊破“難點堵點”。集團黨委研究制定“我為職工辦實事”重點項目工作計劃清單。截至2021年8月,集團先后投資4427萬元率先完成7家煤礦智能化礦山綜合管控平臺建設,累計建成智能化開采工作面25個,煤礦大型機臺和主要系統實現少人化、無人化作業,極大地改善了職工工作環境、降低職工的勞動強度。
聚焦“萬眾紅心”志愿服務,踐行國企責任擔當。集團公司打造“萬眾紅心”志愿服務品牌,以服務暖民心、聚力量。“萬眾紅心”志愿服務隊100余人集體聯動,共同發力,赴金鄉、汶上、鄒城、安居、兗州等地,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孤寡空巢老人,為他們送去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
會診把脈精準發力,心系群眾開出良方。濟寧能源投資2600多萬元解決接管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為方圓忻居1784戶居民辦理房產證,解決了群眾上房10多年不能辦證的難題;積極參與共建濟寧市“幸福食堂”。今年8月30日,集團公司向“幸福食堂”基金捐贈100萬元,以實際行動促進濟寧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常態化參與“慈心一日捐”“圓夢微心愿、點亮新希望”“共建濟寧希望小屋”“99公益日?春蕾計劃”“消費援疆”等慈善公益活動,累計完成慈善捐贈3225萬元。
■大眾報業 記者 呂光社 通訊員 張善斌 徐姍姍
(2021年9月12日刊發)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