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濟寧訊(通訊員 李大路)濟寧,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自大運河通航以來,水路作為主要的交通運輸通道,給濟寧這座古老的城市帶來無盡的繁華,在明清時代,一度成為“水陸要沖、商賈云集之地”,擁有“江北小蘇州”的盛譽。
歷史的河流靜靜流淌,隨著上個世紀下半葉煤炭資源的大量開采,煤炭經濟突飛猛進,濟寧這座商貿型城市逐步演變成了一座資源型城市,曾經的“黃金水道”慢慢失去了往昔的光環。
但化石資源的數量畢竟有限,二三十年高強度的開采,使濟寧這座城市的煤炭儲量日益減少,近年來一些礦井陸續關閉,煤炭資源枯竭問題日漸凸顯。“濟寧的未來如何發展?”已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時代之問”。
在歷史的緊要關頭,總有一些敢于擔當的人會先站出來。2014年,瓦日鐵路的動工建設,又增添了一條西煤東輸的大動脈。時任濟寧能源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的張廣宇敏銳地意識到,若在瓦日鐵路和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建設一座大型的物流園區,不僅可以大大縮短到長三角地區的運輸距離,而且可以發揮運河水運優勢,節約大量煤炭運輸成本,既有利于集團的轉型升級,又帶動了區域經濟融合發展。
“說了辦、定了干”,這是張廣宇一貫的作風。為搶抓機遇,他帶領濟寧能源一班人,馬不停蹄,跑南闖北,看現場、跑政策、談合作、攻難題,一天天的忙碌奔波,一次次的洽談對接,換來的是:
2014年6月,鐵路專用線可研方案通過濟南鐵路局專家審查,當月即與梁山縣政府簽訂鐵水聯運合作協議。
2015年3月,鐵路專用線接軌站全面建成。
2017年3月,9.18公里鐵水聯運項目鐵路專用線通過竣工驗收,4月首列從山西發車的動力煤火車,駛入濟寧能源梁山物流園區。
2018年1月,煤炭日發運量連創新高,突破萬噸。
2020年7月,亞洲最大儲煤棚封閉鋼結構網架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評估驗收。
2021年3月,鄧樓節制閘成功拆除,4月9日江北最大內河港口——梁山港公鐵水多式聯運實現通航,徹底打通了北煤南運的內河水運南北通道。通航一年來,火車來煤1378列,發運煤炭724萬噸,累計銷售收入突破63億元。
這一個個重要的節點,凝聚了張廣宇董事長多少的心血,實在無法計算。作為一名大學入黨的學生黨員,他從1991年參加工作就在落陵煤礦摸爬滾打,把大好的青春年華全都獻給了濟寧的煤炭事業。正是憑著這種雷厲風行的作風和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他從一名普通井下礦工逐步走上濟寧能源“一把手”的位置。多年的企業工作經歷使他深刻認識到:作為國有企業負責人,不但要端牢1萬多名職工的飯碗,更要肩負起壯大國有資產、振興一方經濟的歷史重任。
鐵骨錚錚,初心不改。梁山港的建設對他來說只是小試牛刀,更大的理想和抱負,隨著梁山港的建設進一步豐富完善。2019年1月21日,張廣宇在市政協第十三屆三次會議上的一次議政發言,引起了市委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力發展煤炭物流,帶動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大對濟寧內河航運的關注力度,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牽頭整合濟寧的港口碼頭和航運力量,打造航運龍頭企業,形成‘前港后廠’和‘港產城’協同發展的物流大格局,把濟寧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重現‘江北小蘇州’的繁榮景象。”這次發言在全市領導干部和政協委員中產生了極大反響,發揮運河優勢,發展現代港航物流產業,加快濟寧經濟轉型這一發展思路,逐步成為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共識,先后寫入了市黨代會、人代會報告,成為全市上下共同奮頭的發展目標。
當前國家發出了大力發展公鐵水聯運、加快建立現代物流網的號召,隨著龍拱港擴建項目的實施,市委又做出了依托濟寧能源,建設億噸級現代化內河港口和1.8萬畝規模現代物流園區的戰略規劃,并在市級層面成立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指揮部,全力推進物流園區建設。此舉不僅大大降低了濟寧周邊城市大宗貨物運輸的物流成本,有效提高了輻射企業商品在國內的市場競爭力,必將為加快濟寧經濟轉型、恢復濟寧商貿城市功能、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青山矗立,不墜凌云之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如今的濟寧能源早已從一個小小的地方煤礦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80余家、資產總額285億元、年營收突破290億元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張廣宇又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培育國內一流的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商和能源物流產業服務運營商,勇擔“物通天下,產濟齊魯”新使命,打造深耕濟寧、立足山東、領航運河、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千億級集團。
2022年2月,張廣宇被授予“山東省優秀企業家”榮譽稱號。在他的帶領下,濟寧能源人正以“起跑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進擊狀態,全面邁上了打造千億級集團的新征程。放眼未來,濟寧的前景定會更加光輝燦爛!(4月23日發布)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