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23中國(濟寧)煤炭綠色開采與高質量發展技術交流會在山東濟寧市舉行,眾多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重點聚焦煤炭綠色低碳發展,實地觀看了濟寧市在煤炭行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綠色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劉峰介紹,煤炭一方面支撐著國民經濟發展的能源兜底穩價保供,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尤其是煤矸石,歷史積存近60億噸,形成了2000多座大中型矸石山,現在每年產生的煤矸石中,有近一半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置,新的矸石山還在增加。因此,大力推進煤矸石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強化全鏈條治理,實現綠色開采刻不容緩。
在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義橋煤礦的集控中心,該礦技術人員張超晨正在借助信息化設備,遠程查看井下TDS智能煤矸分離設備的運行情況。正是這套充滿科技感的井下設備,將信息化、數字化技術應用于井下生產。
新開采出的原煤沒有直接升井,而是進入了一臺名為TDS智能干選機的大型設備中。經過設備的智能化分揀,煤矸石被精準分離出來并重新輸送回充填巷道中用于回填,此舉不僅有效避免了采掘沉陷、提升了煤炭產量,更為綠色礦山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技術啟用后,我們礦每年有8萬噸矸石在經過粉碎加工后用于井下回填,可置換8萬噸優質原煤,按照200元/噸的平均成本計算,僅此一項,便可增加直接經濟效益5600萬元。”談到“只提煤不提矸”的實際價值,濟寧能源義橋煤礦副總工程師、機電技術部部長張洋談到,井下回填防沉陷可使礦井服務年限延長1.5年,以義橋煤礦為例,預計可解放壓覆資源130萬噸,間接增加經濟效益約9.1億元,而因此消失的一座座地面矸石山,則進一步減少矸石存放和處置所帶來的環境污染。
“我們將大力實施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伴生資源再利用,實現‘矸石不升井、廢水不升井’,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煤炭綠色開采、清潔利用示范工程,加快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說。
來源丨經濟日報客戶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