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交通為先。
濟寧,山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也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處北京和上海黃金分割點。京杭大運河連接著京津冀和長三角,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6條主軸之一,已逐漸成為我國區域間、城市群間、省際間以及連通國際運輸的又一主動脈。
近年來,濟寧持續放大“黃金坐標”區位優勢,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加快構建“大濟寧、全市域”發展格局,搶抓內河航運上升為省級重大戰略機遇,以港產城融合為引領,推動現代港航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起“貫通東西、連接南北、通江達海”的物流大通道。水、陸、空聯合發力,讓濟寧成為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重要節點,在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高效流動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黃金水道,濤聲再起
古韻悠悠,流淌千年,京杭大運河于濟寧而言,縱貫古今,源遠流長。元、明、清三個朝代均在濟寧設督理運河河務的高官和最高漕河管理機構“運河總督河院署”,濟寧也因此成為運河沿線的政治中心,經過歲月的洗禮,縱貫數千里的大運河,也已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京杭大運河全流域航道的重構和重大布局的展開,一系列支持內河航運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這些政策為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優化運輸結構、推動多式聯運發展和區域開放合作提供了戰略指引和良好機遇。濟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把強力突破現代港航物流戰略作為全市“九大戰略”之一,以更大格局建設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的橋頭堡。2019年,濟寧市作出了“以濟寧能源為主體,以梁山港為龍頭,組建濟寧港航發展集團,整合全市港航資源,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的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內河航運發展步入“快車道”。
濟寧能源梁山港作為江北最大的內河港口,一艘艘集裝箱貨船陸續就位,滿載貨物后沿運河一路南下,通往全國各地。
誰曾想到,當年這里曾是一片荒蕪的水洼地。
2014年,我國“西煤東輸”重要的運煤鐵路——瓦日鐵路建成通車,梁山港便成為了瓦日鐵路與京杭運河聯通的咽喉要地。2015年4月,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把建設公鐵水多式聯運的梁山港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突破口,開挖了17.1公里航道,建設9.18公里鐵路專用線,打通“工”字形多式聯運的大通道,鑄就了瓦日鐵路與京杭大運河上的“黃金坐標”。
鐵路興港,港口興市。每年,產自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的煤炭、鐵礦石、建材經由瓦日鐵路運到梁山港,再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往南方。如今,這里已建成了14條鐵路專用線,累計完成煤炭等大宗貨物集疏港量達到6500萬噸,成為山東煤炭保障供應的“主力軍”,連接西部煤源產地和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物流樞紐。2024年,梁山港通過鐵水聯運發送的煤炭量預計將達到1200萬噸。
依托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順應高效、低碳、環保的集裝箱運輸趨勢,濟寧港航龍拱港作為濟寧市專業化的集裝箱港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以“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現代化”為方向,以“科技賦能+低碳運營”“海港理念+運河特色”為框架,推進綠色低碳集裝箱運輸,打造近零排放示范港,由傳統的件雜散貨碼頭,蛻變成一個現代化的集裝箱港口。
2月24日,在龍拱河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位于濟寧市任城區的龍拱港呈現一片繁忙景象。隨著停靠在7#-10#泊位的“濟港貨0002”“潤楊集6789”“港航潤楊6029”順利完成裝卸船作業,龍拱港2024年第一季度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0標箱,同比增長126%,增速位列全國內河集裝箱港口前列。
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山東省高度重視內河港航經濟發展,從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對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安排部署,為發揮京杭運河“黃金水道”優勢指明了方向,給京杭運河港航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龍拱港搶抓機遇,率先將“海港先進理念”全面引入內河,借鑒海港全自動化碼頭布置經驗,創新性融合京杭運河水運特點,投用了自動化岸橋、全自動化場橋,讓港口生產更綠色,更智能。在龍拱港,1名司機可同時操控4臺軌道吊作業,2分鐘就可完成一個集裝箱的裝卸,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80%,可實現年吞吐集裝箱80萬標箱,年吞吐貨物超2000萬噸。
為了推進內河標準化船型轉型升級,實現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打造成以貿易為引領、港航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生態體系。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作為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產業的八大核心業務板塊之一,打造全國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于一體的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標準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始終堅持“建綠色智能船廠—造綠色智能船舶”理念,打造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引領內河船舶制造“數智化變革”,推動船舶制造的模塊化、標準化和批量化,以加快內河船舶升級迭代。目前,已建設船體聯合車間、分段裝焊車間、涂裝車間、舾裝綜合車間、船臺等生產、生活等相應配套設施,一期工程完工后可形成年建造1000-2000噸級內河船舶400艘、修理改裝100艘的生產能力。預計今年3月,第一艘新能源船舶將能下水。
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濟寧市立足京杭運河黃金水道獨特優勢,提出將“現代港航物流突破戰略”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九大戰略”之一,以“智慧港航”為牽動,強設施、增綠色、保暢通、優服務,推進內河航運提檔升級、全面振興,濟寧市港航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讓千年大運河重煥新生機。2023年,開通濟寧至萬州江河聯運航線,物流貿易覆蓋152個城市,貨物吞吐量突破7000萬噸、增長20%;集裝箱航線達到21條,吞吐量18.1萬標箱、實現翻番。構建了通江達海、連接全國、通向世界的大格局,打造成為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高快一體,內暢外聯
道路通則百業興,交通是城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濟寧市作為魯南地區的交通樞紐,擁有豐富的交通線路資源,除了水路的蓬勃發展,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網絡也與周邊城市緊密相連,為濟寧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月8日,貫穿濟寧都市區的崇德大道(濟寧主城區至曲阜快速路)主線正式通車。至此,44公里的快速路彌合了交通縫隙、拉開了城市骨架、提升了城市能級。
“特別是在早晚高峰時段,在寬闊平坦的快速路上行駛,提升了出行效率。”市民楊海倫說,每個星期都要前往位于曲阜市的權屬公司辦理業務,沿著內環高架一路向東,抵達曲阜只需30分鐘,原本“遙遠”的路途,如今“咫尺可達”。
城市快速路作為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城市路網主骨架的作用,同時也是城市空間向外拓展的基礎性條件,能夠滿足城市化高頻次、大容量、快速化的跨境交通功能。
自2020年底內環高架通車以來,濟寧城市交通從“平面化交通時代”邁向“立體化交通時代”。如今,崇德大道(濟寧主城區至曲阜快速路)主線的建成通車,有效連接主城區、濟寧高新區、兗州區、曲阜市;形成了濟寧市主城區至兗州區、曲阜市“半小時”都市區交通圈,從而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2024年濟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濟寧將加力推進都市區一體化發展方向,加快構建“大濟寧、全市域”發展格局,持續提升城市能級。提速推進濟鄒高速、濟商高速、濟微高速北段,開工建設兗鄆高速,完成濟廣高速改擴建等工程,加速形成“五縱五橫”高速路網。目前,高鐵形成“十”字樞紐、高速縱橫通達,濟寧各縣市區之間的快速交通網絡也日益完善,“高快一體、內暢外聯”的城市骨干路網初步形成,都市區“半小時”交通圈日臻完善,大大提升了城市交通承載能力和出行效率,也將引領濟寧都市區一體化融合發展。
延伸“朋友圈”,提升城市能級
一座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取決于哪?機場可能是其中之一。為了補齊魯南地區民航發展短板,服務人民群眾高效快捷出行,深度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構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山東現代化機場群,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中國民用航空局和山東省政府推進濟寧大安機場的建設,并將曲阜機場作為軍用機場。
2023年12月28日,中國南方航空執飛的cz3953次航班從廣州白云機場經過2小時20分鐘的飛行,平穩降落濟寧大安機場,標志著濟寧大安機場正式通航,這也標志著濟寧躍升至新的航空時代。
“從上學時就在濟寧曲阜機場乘機,印象中那是個‘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的機場,今天邁入新機場的航站樓后,真正感受到在二線城市機場乘機的體驗。”市民李凌說。
伴隨濟寧大安機場的投用,濟寧已建立起涵蓋航空的立體化交通網絡,并向外輻射,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作為全省“三樞十三支”運輸機場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濟寧大安機場周邊公路網、鐵路網便捷通達。濟微高速是山東省“九縱五橫一環七射多連”高速公路網絡布局規劃中的“濟寧機場連接線”。起點位于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向南依次經過青銀高速、董梁高速、濟寧新機場、魯南高鐵濟寧東站日蘭高速,終點連接棗菏高速;日蘭高速分日照至曲阜段、曲阜至菏澤段、菏澤至蘭考段暢行無阻。機場直線距離20公里范圍內有兗州火車站、濟寧東站,30公里范圍內有濟寧北站、曲阜東站等多個火車站和高鐵站,通達省內外,不僅提升了城市交通承載能力和出行效率,也將引領濟寧都市區一體化融合發展。
道路交通是一座城市發展的“供血動脈”,交通的發展牽動著城市的命脈。2024年,濟寧市將聚焦圍繞突破現代港航物流、突破都市區一體化發展兩大戰略,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聚力構建“五縱五橫”高速公路網、“三縱一橫”高速鐵路網、“一干雙線十二支”高等級航道網和網絡化現代化航空服務體系,全年計劃安排38個重點項目,加快構建高快一體、內暢外聯、四通八達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為高質量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濟寧實踐提供強勁交通支撐和保障。
來源丨齊魯壹點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