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京杭運河(黃河以南山東段)打造成魯西南高效對接長三角地區的“黃金水道”——山東內河航運的藍圖正照進現實。在京杭大運河的支流龍拱河畔上,一個智慧化集裝箱內河港口——龍拱港正加速崛起。6月4日,全省重點項目和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走進地處濟寧的龍拱港多式聯運產業園項目。作為北方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內河港口,龍拱港正“激活”京杭運河這個“黃金水道”,更多的企業正享受到水運的紅利,有的企業通過龍拱港發貨,去年節省運輸成本1億元+。
傳統散貨泊位小港,變身北方自動化程度最高港口
3年前,龍拱港還是一個僅有3個傳統散貨泊位的小港。如今的它,已是全國第一家實現無人智能運輸常態化運行的內河港口,并且通過省內首個內河水路運輸海關監管場所,實現外貿集裝箱在家門口報關“出海”。
談及這樣的變化,濟寧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告訴新黃河記者,龍拱港將海港理念引入內河,利用5G、北斗導航、激光引導、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突破了內河自動化港口關鍵技術,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化,并做到了常態化運行,在內河港口領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在這樣的技術賦能下,龍拱港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30%。
隨著龍拱港多式聯運產業園項目加速推進,這個內陸港的吞吐能力不斷增大。
作為2022年山東省重大項目,總投資57億元的龍拱港多式聯運產業園項目,占地86.8公頃,規劃建設2000噸級泊位18個、鐵路專用線9.4公里,配套集裝箱自動化無人堆場和多式聯運產業園。
“一期10個泊位已于2023年9月投用,具備40萬標箱吞吐能力。鐵路專用線將于今年6月建成通車。我們將在2026年開始二期項目建設,項目全部建成后,年集裝箱吞吐量8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超3000萬噸。”張廣宇告訴新黃河記者。
如今的龍拱港,已成為北方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內河港口,在內河航運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
“黃金水道”作用凸顯,一家碳素企業節省運輸成本1億+
從地理位置看,龍拱港處于瓦日鐵路—新兗鐵路—長江—京杭運河“三橫一縱”豐字型物流通道中心點位置,向西對接“一帶一路”、向東連接青島港和日照港、向南連接長江以及長三角地區。該港口的迅速發展,有助于實現通江達海、輻射全國、連通歐亞。
它的加速崛起,可謂“一子落全盤活”,正激活京杭大運河這個“黃金水道”。
“龍拱港是目前江北最大的集裝箱內河港口,不僅對濟寧市,對山東乃至于河北、河南周邊500公里范圍之內的區域發展都是利好。以前周邊的集裝箱有的是通過汽運和鐵路運輸到日照港,然后出海,有的是直接通過汽車運輸。不同的運輸方式成本不同,公路運輸噸公里成本約為4角左右,鐵路運輸是2角左右,水路運輸是5分錢左右,所以說水路運輸集裝箱的成本相對而言是最低的,也是比較環保的。”張廣宇告訴新黃河記者,龍拱港項目的建設,對降低周邊制造業企業的物流成本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龍拱港周邊的輪胎生產企業華勤集團,以前多用公路運輸輪胎,隨著龍拱港運輸實力提升,企業通過該港口集裝箱運輸。“一個集裝箱可以裝260條輪胎,相比原來的運輸方式,運送到上海的話,一條輪胎的運費可節省13元,一個集裝箱可裝260條輪胎,節省的費用不少。”張廣宇說。
因龍拱港的崛起受益的企業還有不少。比如,濟寧一家碳素廠,以前用散貨運,改為龍拱港集裝箱運輸后,僅去年運輸成本就降低1億多元。河北邯鋼、聊城信發的鋁制品都通過該港口運輸。
“邯鋼以前用汽車運輸鋼卷,一輛汽車只能拉一個30噸的大鋼卷,在龍拱港一條船可以為企業運100個鋼卷,重達3000噸,相當于100輛汽車的運量。綜合看,同樣運到常州,和汽運相比,水運每噸可為該企業節省30-50元。”張廣宇告訴新黃河記者,總體看,水運相比其他運輸方式,可節約成本1/3以上,有利于提高制造業企業的競爭力。
從統計數據看,2022年以來,通過“公轉水”“鐵轉水”多式聯運模式,龍拱港已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8萬標箱,開通航線24條。如今,每天有400個集裝箱從龍拱港發出。
隨著山東對內河航運愈發重視,談及未來,張廣宇信心滿滿。“我們將借這次現場推進會的東風,以‘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為使命,加快新能源船舶制造、港航物流貿易等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布局,著力提升多式聯運綜合效能,聚力打造龍拱港集裝箱示范園區、梁山港煤鋼物流園區等六大百億園區,創新突破港產城融合發展,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造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橋頭堡’,奮力開創京杭運河發展的新局面。”張廣宇說。
來源丨新黃河客戶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