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海之濱的日照港,習近平總書記對港口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港口智慧化綠色化建設的殷殷期望,重若千鈞。
在相隔不遠的京杭大運河畔,濟寧龍拱港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從默默無聞到脫穎而出,成為新時代內河智慧化港口的新標桿。
當前,各個城市、各行各業都在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挖掘自身產業稟賦和優勢資源實現質的飛躍。京杭大運河連接著京津冀和長三角,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6條主軸之一,已逐漸成為我國區域間、城市群間、省際間以及連通國際運輸的又一主動脈。
京杭大運河的支流龍拱河畔上,一個智慧化集裝箱內河港口已然成形。軌道吊車升降騰挪裝卸集裝箱,無人卡車載著集裝箱來回穿梭在港口和堆場之間,貨輪、進港車輛的汽笛交織回響,一片繁忙景象。
令人驚嘆的是,軌道吊車駕駛室里并沒有操作員,吊車的所有指令都來自數百米外的龍拱港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操作員手上熟練地操縱著手柄,港口上的自動化軌道吊車便開始作業,通過攝像頭可以看到吊車作業的每一處細節。“龍拱港將海港理念引入內河港口,按照自動化、綠色化標準,投用自動化岸橋、全自動場橋和無人集卡,成功突破了磁釘定位導航限制,定位精度達2厘米以內,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30%,打造近零排放的示范港。” 濟寧港航龍拱港黨群工作部干事周博韜驕傲地說。
然而就在3年前,龍拱港還是一個僅有傳統散貨泊位的小港。“以前龍拱港主要是裝卸煤炭、黃沙等散貨,效率低、環保壓力大。”周博韜坦言。為順應高效、低碳、環保的集裝箱運輸趨勢,2021年6月,龍拱港啟動集裝箱泊位建設,港區規劃占地1302畝,泊位長度1000米,設計年集裝箱吞吐量8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超過3000萬噸,規劃建設18個2000噸級泊位,其中一期10個泊位已于2023年9月投用。現如今,“全國第一家實現無人智能運輸常態化運行的內河港口”“全國唯一實現自動化系統全域國產化的集裝箱港口”“北方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內河港口”……這些都成了龍拱港最耀眼的新身份,實現了從散貨小港到智慧新港的完美蛻變。
目前,龍拱港集裝箱運輸的貨物超過了100種,涉及焦炭、煤炭、化肥、砂、石粉、紙、糖蜜、硫酸銨、塑料顆粒等;開通了濟寧至武漢、重慶、長沙等航線21條,累計完成集裝箱22萬標箱,為周邊企業提供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運輸服務。2024年1至5月集裝箱突破8萬標箱。不僅如此,龍拱港還設立了山東省第一個內河水路運輸海關監管場所,開通了山東省首條運河外貿出口航線(濟寧龍拱港-上海港-胡志明港)。“出口貨物可在港口實現裝卸、申報、查驗、放行一體化,進口貨物也可直接運抵龍拱港后進行清關。”周博韜介紹說。
今年6月底,龍拱港9.37公里的鐵路專用線主體也將建設完工。屆時,龍拱港可依靠位于新兗鐵路和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的優勢,采用“公轉水”“鐵轉水”多式聯運模式,與長江、瓦日鐵路形成三橫一縱“豐”字形物流通道,實現通江達海、輻射全國、聯通歐亞。
來源丨濟寧日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